深夜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垭口,站在检查站外冻得瑟瑟发抖,却留恋漫天繁星拉出的深邃银河,久久不愿离去,因为翻过这座山,就要一直往下走告别这璀璨星斗。
到达吉隆县城的时候已凌晨1点多,因供电不稳,一片漆黑的县城里最大的光源便是月亮,拖着行李往小巷深处的旅店走,月光透过淡淡的云层把银辉洒遍每一个角落,远处喜马拉雅雪山顶在月色下若隐若现,不知是月夜迷人,还是2800多米的海拔,大伙纷纷醉氧坠入梦香。
大清早微信响个不停,睡眼朦胧地看到下关沱茶集团的张锦程发来一张美图,让我瞬间从被子里弹了起来。纯净、空灵如水晶般清透的天空,映衬着气势非凡的喜马拉雅山脉,我不禁联想孕育在雪山脚下的茶园基地会是怎样的景色,怎样的滋味。
第一次听说云南大叶种茶树种植在西藏还是2015年从下关沱茶集团的“沱爷”罗乃炘口中知晓的。据说,当年老爷子一个人驱车15小时,从日喀则来到吉隆茶园基地,帮助指导工作,边干活还边骂叨,“你们这些小贼,背着老子做这种事,藏茶种植离得开下关茶厂吗?这也是我的心愿啊……”一番叨骂后,下关沱茶集团的珠峰茶叶种植基地“宝焰茶园”就此宣告成立!当时“沱爷”对我说:“看你这半信半疑的表情,找个机会一定把你带到吉隆,去看看雪山脚下我们云南大叶种茶是怎样发芽的。”
吉隆县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西南部,南部和西南部与尼泊尔接壤,西、北、东部分别与萨嘎、昂仁和聂拉木三县交界。特殊的地理使得吉隆在唐代就成为吐蕃与尼泊尔及南亚诸国间交流的最主要通道,松赞干布从唐朝迎娶了文成公主之后,唐蕃古道与蕃尼古道以及尼泊尔通往天竺(印度)的尼竺古道更连为一体,成为古代中国至南亚的一条国际大通道——唐竺古道。这条古道同古丝绸之路一样,曾在中国与其他地区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上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规划在吉隆这样海拔高,冬天漫长的地方种植云南茶,本就不是一个“正常人”的逻辑思维,万万没想到一个叫李健的家伙剑走偏锋偏偏选了这条路,结果,还摇身一变成为吉隆茶园基地创始人。他说,“吉隆县的一块岩壁上凿刻的‘大唐天竺使出铭’说明吉隆是唐代出尼泊尔,印度等地的官道口岸,自然也是茶马古道在国内的最后一个驿站,吉隆气候适宜农业种植,属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云南茶早这里种植应该不错。”
李健种茶绝非偶然,2004年,李健因下关沱茶踏入普洱茶圈,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好多年,发现藏民喝的茶大多数都是外地产的,他一边把下关边销茶推销到后藏,一边想如何恢复藏民消费云南普洱茶的传统,他觉得云南大叶种茶生态健康,内含物质丰富,含氟量不超标,有利于藏民健康。于是,一拍脑袋,在西藏种云南茶。
那年李健请了下关茶厂做技术指导,精选366棵树龄在50~100年的勐库大叶种茶树,移栽到花盆里,那茶树,连着盆和土,一棵大约120斤重。3年之后确定盆里的茶树成活没问题,李健便在2015年7月雇了一个车队,风餐露宿开了16天,跨越3400多公里从云南普洱开到吉隆镇。在夏秋季移栽茶树长势还不错,可是那年冬季席卷全球的极寒天气将吉隆夜间温度骤降至零下20多度,突如其来的大雪一夜之间就阻断吉隆镇和外界的交通联系。虽然在大雪之前茶园技术人员果断对茶树进行剪枝、盖土、覆膜等保护性措施,但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刚来高原的“移民”就一定能挺过这个冬天。
有些育苗的茶棚被大雪压垮,茶树也被厚厚的积雪掩盖,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倒立的冰激凌。雪后技术人员检查茶树,发现部分树根下的冻土深达40厘米。其实这样的天气在喜马拉雅地区不少见,在吉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可在世界茶叶种植史上肯定是绝无仅有的。了解茶树生长习惯的人都知道通常茶树是不可能在海拔太高,气温过低的环境下生长的,更别说这样极端的冬天。事到自此,李健和他的团队别无选择,只能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安慰自己,用李健的话说,“那个冬天真的特别漫长。”
第一次见到雪山下的茶园基地有些激动,我眼前的茶园面积并不算太大,四处铺着黑色的荫网有一种温室大棚的视感。李健蹲在一棵碗口粗的茶树前说:“吉隆的春天来得晚,你看茶树没有冻死,已经发芽了,不容易啊。”说完他长舒了一口气。
整个冬天过去,大树苗和本土育种小苗,基本都已成活并吐芽,平日里看护茶树的藏族姑娘正在荫网下忙碌地拔出茶地里的杂草,我静静坐在草地上看着此情此景,茶树发出的嫩芽与后方两座高至7000米大雪山同屏出现,多么不可思议的画面,或许是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强大基因,又或许是因为神山护佑,让我感受到了云南大叶种茶树演绎出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喜马拉雅山谷里散发出云南茶的芬芳。
如今,养护茶园,种植茶树,壮大茶园规模的接力棒交到了茶园所属公司董事长巴桑次仁的手上,为了让藏区同胞早日饮上一杯健康放心的茶,巴桑次仁经常往返于拉萨和吉隆,旨在推广扩大吉隆茶园基地的名气和茶树在藏区的种植宣传推广。他坚信,真正的藏茶应该是根植藏地之上,艳阳厚土,雪域凝萃之物,藏地植茶必须坚持。
文章来源:茶悦APP战略合作伙伴《普洱杂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