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关,叫做方法关,显而易见,教给我们正确有效的“练习”方法。
第一课: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首先,要对口才练习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口才是一项技能,与大家从小学到大学所学的知识不同。知识的重点是理解和记忆,大部分接触的都是考试,多数环境是单向无压力条件下的输出,大脑不受外界影响,很容易发挥出正常水平。而口才作为一项技能,如果依然按照学习知识的方法去学习口才,从一开始就走了弯路,出发点偏了,再多的努力都是无用的。作为一项实际生活中的技能,口才具有诸多称之为“技能”的共通点——持续不断地练习,并且需要口脑协调。在练习过程中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按时完成练习计划,要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方为良方。
第二课:技能提升的四个阶段
通过教练的开车的例子可以很形象的展示这四个阶段。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当没有车子的时候,你不知道有开车这项技能的存在,当然也就不知道开车这项技能,就是第一阶段。
你知道你不知道:车子出现了,这时候看见别人开车,但是自己还不会,知道了开车这项技能,但是不知道怎么开,进入第二阶段。
你知道你知道:为了学开车,报驾校而且成功拿到驾照,你知道开车这项技能了,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这项技能,完成了第三阶段。
你不知道你知道:开车久了之后,这项技能已经达到了熟练的程度。你不知道你会这项技能,但实际上已经很会了,实现第四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中,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过程是最难的,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际练习,任何技能都是这样。
第三课:技能提升的六个条件
动机,足够强大的动机。一件事儿能够持续不断的做下去,出发点也就是动机往往是起关键决定性作用的。动机不够强大,自然而然不会放太多的心思在上面。
方法,老生常谈,最有效率的就是好方法。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好坏的办法,如果有一半以上的人用完都说管用的方法,这就是一个好方法。
目标,要合理。太高了,够不到,打击自信心,影响后续的学习。太低了,容易实现,吃到的葡萄必定不会很甜。
练习,持续+高频次
反馈,时刻把握进度
环境,保持持续不断的练习的重要因素
第四课:为什么一定要从小故事开始练习
小故事结构清晰,从拿到一个小故事开始,只需要经过几遍阅读加上自己的理解,很容易梳理出一条故事线,按着这条线来讲,思路很清晰,不容易产生中断。相对于新闻或者话题构思,对于初学者,小故事这个工具更好。
第五课:五个维度理解一个故事
人物:人物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主体,一开始人物形象的刻画尤为重要,比如说职业,衣服,形象等。
冲突:故事之所以称为故事,一定是和常见的事情有所不同,要么好,要么坏,有了冲突,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是故事继续发展的线索
行动:针对冲突主人公的反应,如何解决冲突
结果:主人公的行动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故事的结局
主题:整个故事讲完,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没有主题的故事,就像没有灵魂的生命,吸引不了别人,只会感觉索然无味。
第六课:脱稿讲好一个小故事的三幕法
通过几次的应用,发现这个方法真的不错。我们大脑中记忆图画的能力本就比记忆文字强,再加上故事往往都是充满画面感。我们看完一个故事将故事转化为脑中的画面,讲故事的时候再将这些故事的画面转化为文字,能将脑中的画面再次转化为自己的文字,锻炼的就是口脑协调能力了。
通过方法关的学习,不只是练习口才,可以说是学会了掌握任何一门技能的方法,非常受用。
这是个小尾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