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149625/8dd7e185087419cb.jpeg)
中 元 节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古时候的人都喜欢过这一节日,现在的人都不过了,特别是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节日?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中元节,又称是鬼节;七月半,又称是亡人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它具有祭祖和感恩的双重功能的一个节日。它的精神内核是孝道文化,是中国人对逝去父母以及亲人表达的一种孝敬,一种思念的重要节日。当然中元节也承载着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祭祖活动不仅是对先人的追思,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元节,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它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的四大节日。所以我说,中元节不仅是一个祭祀祖先,还是缅怀先人的节日,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深刻的孝道精神。
虽然大家都把七月十五称之为是中元节,又称之为是鬼节。但自古以来,人们不仅是不怕这一个日子,反而是充满了感恩和温情的一个日子。弟子规说,“事死者,如事生”。意思是说,古人对待逝去的亲人跟活人的态度没啥不同,一直都延续着浓浓的情意。《易经》亦有云:“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岂唯圣人乎!”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黄历上被标注为“诸事不宜”的日子,我们更应当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行事低调谨慎。这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虔诚的尊重,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认真的态度。古人亦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我想,此言也道出了祭祀的本质和诚心的敬意。所以我说,祭祀绝非是一场简单的形式与过场,而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对话。正如民间谚语所言的:“诚心祭祖,福泽后人”。意思就是说,这一份诚心,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生者的激励。中元节就像是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阴阳的两界,让爱与记忆跨越时空,生生不息。中元节也就像是那穿透云层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照亮着每一个家族的历史与未来。让这一古老的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元节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无论是时代如何的发展,那一份对家的依恋,对根的追寻,以及对先人的敬仰,都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我们都知道,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一种文明形态,也决定着中华文化的主要走向,其典型的特征便是“顺天应时”。也就是说,四时轮转,万物聚藏,自然界的天候,物候,气候无不都影响着农作物的播种,培育与收成。时序的周期性变化也指导着先民的生产活动。同时,农历七月十五在儒家的易学中同样有着特殊含义。汉代儒家通过对《周易》“阴阳”思想的研究,也提出了“消息卦”之说。“消”即减弱,“息”即增长,“消息”即指阴阳二气在一年之中的消长的变化。汉代的经学家也按照这一原则,在《周易》中找出12个特殊的卦,其中代表农历七月的是否卦。否卦的卦爻排列恰好是乾卦在上、坤卦在下,乾卦为三个阳爻、坤卦为三个阴爻。这代表农历七月刚好处在阴阳二气均分的位置,是一年中阴阳平衡的节点。同时它又是阴盛阳衰的起点,是阴气超过阳气的开端。而十五日恰好是农历七月的正中,因此七月十五,就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变化趋势逆转的最中心点,从此之后,阴气渐盛、阳气渐衰。在古人的观念中,逝去的亲人已经去了阴间。因此,在农历七月十五阴阳变化的中心点祭祀亲人,可谓是“恰逢其时”了。《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中元节前一日,买一些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上,又买一些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现在我看到的城乡里的一些老人,也有烧纸钱,祭祖先的习惯。节日当天,都带着纸钱到坟上去祭奠祖先,其情景与清明节上坟相似,以此来祭奠已故亲人的亡灵。
我希望,中元节,这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节日,能大张旗鼓地,家喻户晓地铺展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因为它不仅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的日子,不仅是酬谢大地的日子,更是祭祀先祖和安抚亡魂的特殊日子。在这一个日子里,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无论是贫富,无论是出生,都备下祭品,燃起香火,来表达对先人的无尽的思念与无尽的缅怀,来共同走向那一个个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血脉相连的坟茔。当然,也早告知自己的子女,或是身边的年轻人,让他们都深知,“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祭祀不仅是对先人的追思,更是一种孝道的体现。并让他们以身作则,将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代代相传。也要让年轻人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祖先的敬仰与感恩之心永远不应褪色。
我也希望,中元节中的一些习俗也能发扬光大。比如,民间的道观会在这一天诵经作法,祭祀祈福,赦罪消灾。比如,在佛教是“盂兰盆节”,人们喜欢在路边烧纸钱,在河上放河灯。比如,人们以新鲜稻米等作供品,向大地表达感恩,向祖先汇报又一个丰收,并祈求祖先的保佑,使得来年更多的丰收。再比如,避免将筷子竖插在碗中或床头,避免悬挂风铃,切勿偷食供奉的祭品,夜晚切忌吹口哨等。所以说,无论是祭祀的方式还是民俗的禁忌,都有着中国文化所拥有的独特的方式和传递历史的情感。
今天是中元节,既然是一个节日,那希望大家都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