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喜欢工艺品的人都见过四不猴的造型,就是由四只猴子或者猴面组成的用各种各样材料做成的雕塑或者图案的工艺品,只不过这一款是用紫砂做的。
四只猴子模样惹人喜爱:第一只用手捂着耳朵,第二只用手垂着小手,第三只用手蒙着眼睛,第四只是捂住嘴巴,个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谨慎善为、与世无争的憨态可掬的造型。
四只猴子代表的是:不听!不想!不看!不说!它的来历一说是缘自佛家典故,表现佛教超然处世的思想境界。另一说是缘自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按第一说法就是:不。
禅语:不听!不想!不看!不说!即不惑,不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染,即净,净而不染,觉而不迷,即是无上菩提。
不听这是佛家哲理,佛家讲究的是万事淡定。按第二说法就是:在《论语》中载,颜渊问孔子:所谓“克己复礼”应该怎样解释?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不猴就隐含着“不听不应该听、不看不应该看、不说不应该说、不想不应该想”的处事哲理。
不想如同平时父母教育我所说的那样“不见不烦”、“不听闲话”、“少说为佳”、“不要乱想”等说法一样,就是叫我少惹是非的“不听、不想、不看、不说”这种说法。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应该“多听、多想、多看、多说”,真正做到“不看卑污龌龊,不说黑白是非,不听蜚短流长,不想无妄之事。
后来,每当静下来想起憨态可掬的“四不猴”,就觉得这个四不猴那非常形象的动作是不是在警示世人,不该看的不看,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不该听的不听,做好自己,知道越多烦恼越多;不该说的不说,祸从口出,不要议论他人的是非;不该想的不想,做事谨慎,谋而后动方可成大事。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个四不猴不止是我们与别人相处相待的方式,更是人生境界的真谛。
不看心念一动,做为万物最智的人类中的一员,我们是否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在“四不”中,首先要做的是不是“不说”,其它“不看、不听、不想”好像都没有和人家有直接的关系,而“说”却是要影响人家的,所以我觉得为了生存、为了生活,非要“说”的话,是不是应该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不说不如无话可说。而一旦到了无话可说境地,我觉得就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了。其次当你做到了“不说”的清然与冷然谨慎善为、与世无争的处世方法,那其它“三不”不是都迎刃而解了,这正不是切合着佛家所秉承的超然处世的思想境界,这也就符合了佛家造净业的修行。
不说结语:
紫砂文化融汇于儒释道文化之中,归根到底还是文人寄情于物,以物言志,用一些实物去传达对于人生以及人与宇宙关系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讲,紫砂雕塑也是有灵魂的,它是一些哲理名言的物化表现。它塑造自然万物,又贯穿古今思想,儒释道的文化内涵,在紫砂雕塑上找到了归宿,而所有的雕塑最初不过是大地上的一把泥土,尘归尘,土归土,所有的一切又都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0619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