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本文作者、南京作家、策划师雷传桃最有发言权。
因为,我在老牌的纸媒《知音》当过5年多的编辑兼记者,从2005年2月到2010年7月。当时,我是里面的写稿兼发稿大户,年收入接近咪蒙手下的那个助理。
《知音》每月出3本杂志,旬刊,10天一本。每本固定发出17篇纪实稿,每篇稿费6000多元(千字千元),编辑费是稿费的一半,还有七八十名编辑的工资、奖金和差旅费等人头费(按照人均12万元计算),每年36本杂志的直接运营成本约为2000万元。
再看《知音》的纯收入,除掉杂志的直接运营成本,每本杂志的发行费净赚1元,广告费基本上是纯赚(广告人员不多,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接单)。最高峰时,每月卖700多本杂志,每月广告收入500万以上(每个单页收费10万元,每月至少50页,广告客户要先打全款排队,半年后才有版面)。算下来,《知音》月出3本,每年的纯利有1亿3千万元,平均每月超过1000万元。
再看咪蒙,她带着几个人的小团队,专写爆文,玩起了公号,相当于自媒体时代的《知音》。看她的爆文不花一毛钱,也不用打赏,却在帮她赚足了广告费。
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5月,咪蒙共发出125篇软文广告,平均每篇45万元,广告收入超过了5600万元。仅仅半年,就这么多。一年下来,坐收亿元无悬念。
2018年,咪蒙的广告价格大涨了,在第一篇文章植入一条广告,收费为80万元。
《知音》是国企,人多,成本大;咪蒙是私营小企,人少,成本小,她赚翻天了。
平心而论,咪蒙爆文的质量远远比不上《知音》的纪实文章,真实性更是差远了。
《知音》每篇稿件刊登出来,涉及到撰稿人(在编记者、特约记者)、编辑、执行主编和副主编、常务副总编、总编、法务部、校对部等人员的劳动。
《知音》有假稿,防不胜防,尤其是那些明星稿,假多真少。但有法务部的几名律师专门核实,使得假稿不会泛滥。
从2010年至今,《知音》断崖式败落,据说,3本杂志的月发行量不到100万册,广告收入可以忽略不计。每年纯收入估计不到1000万元,许多资深编辑都离开那儿了。
《知音》不断滑坡的同时,咪蒙在手机屏上异军突起了!
为什么创办于1985年的老牌《知音》干不过咪蒙?
我认为,一是《知音》的套路文章,早就让读者审美疲劳了,咪蒙敢骂敢写、胡编乱造,吸引了许多有着怨气的人,而且在手机上看她的文章不花钱,买《知音》杂志是要花钱的,每本几块,一年下来,就是一百多块!
二是全民玩手机,随时随地,咪蒙赶上了手机阅读的风口,而《知音》销售主要靠报刊亭,现在的报刊亭少之又少,等于卡住了《知音》的脖子。《知音》从总编、常务副总编到执行主编,只会弄稿子,只会让众多编辑“窝里斗”,进行稿件大PK,不会互联网营销,不会玩公号。
三是咪蒙胆子太大,不受任何约束,不顾道德底线,从标题到内容,都达到了标健式的水准。如果她写稿中规中矩,忌讳多多,像我这样连“傻*”、“特么(他妈)”都不敢写出来,哪能吸引上千万粉丝?我《知音》打拼期间,写稿涉及到男欢女爱,只敢一句话带过,不敢展开描述……因为胆小,怕惹官司,一赔就是几万块,好在,我写稿从来没有赔过别人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