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有,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爱和父母沟通,回到家里关上了房门,一谈学习就发脾气,一拿手机就放不下……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是父母不够爱他们的孩子吗?是孩子不爱他们的父母吗?是什么让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了这样的隔阂,甚至到了自残、吞药的地步,抑郁、焦虑已经是平常,还有狂躁、精神分裂症的,种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应该做什么?
在读了完形教育的这篇文章“自残、吞药、洗胃、住院……”,真是揪着心读完的,我非常同意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的“家长存在着比孩子更大的问题” ,但往往我们还不自知。
1、乐于攀比:我记得女儿在学前班的时候,一次接女儿放学的时候,前面一个孩子兴冲冲地告诉妈妈她考了95分,妈妈问她,***考了多少分?孩子告诉她98分,那个妈妈说你为什么不考98分,当时就无语了,差三分能说明什么问题,但喜欢攀比绝对是很多家长都爱做的。物理课常常讲的“参照物”,在家长们这里根本不起作用,参照物不同,怎么有可比性呢!
2、急于评判:孩子遇到问题,想找家长寻求的时候,我们家长做了什么?可能家长会说“你上课又没认真听讲吧!”“你上课又再做小动作了吧!”“你又怎样怎样!”“就是你的错!”家长用固有思维来对孩子做出评判,长此以往,孩子要么不想和父母沟通,要么破罐子破摔,成为家长以为的那样。
3、过度保护:女儿小学班里有个男孩子,瘦瘦小小的,学校要带着六年级的学生们去涿州农场野外生存三天两晚,孩子们非常的兴奋,但男孩儿妈妈替孩子请了假,怕孩子吃不消,我不知道这样的遗憾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放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4、善于恐吓:前几天和一个同事聊天,周末孩子只顾玩手机不好好做作业,她就恐吓孩子,如果在周六晚上5点前不能完成作业,那下个星期玩手机的时间就缩短到两个小时,结果到时间孩子也没有完成;于是周六5点后接着恐吓,如果周日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作业,那下个星期三个小时玩手机的时间将被取消,但时间到了同样没有完成。我想一定是家长经常恐吓,在孩子眼中已经没有了威慑力。
5、说话不算数:我们很多时候给孩子许诺了很多,却没有实现。记得“曾子杀猪”的故事吧,为什么曾子非要杀猪呢?其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言而有信,不欺骗孩子,而我们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狼来了的那个小孩儿”。
6、标准不统一:家长不允许孩子玩手机,但自己一回家就抱着手机,用两套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就相当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谁会服呢?
7、打击孩子:孩子有些想法,还未开始实施,父母就开始泼冷水,之前做过,你没有坚持下来,你就是三分钟的热度。你又没学过,怎么能做出来呢,这是天才干的事,你做不了,孩子的自信心就这样被一点点磨灭了。
8、疏于沟通:我们的父母一直以为孩子小不懂得沟通,等孩子大一点儿再说,结果孩子大了,我们一沟通就是学习,孩子又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殊不知,父母和孩子疏于沟通,渐渐地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进行沟通,认为沟通就只有一件话题“学习、成绩”,孩子不烦才怪呢。
9、随意打骂:家长之所以可以随意打骂孩子,其实就是把孩子当成了我们的附属品,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就造成了对孩子好的时候,掏心掏肺,不好的时候,就恶言恶语,哪怕世界最难听的话都能说出口,还自认为自己是对的。
10、过度压力:作为家长,我们往往以为没给孩子压力,却在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却又没有给孩子正确疏导压力的方法和渠道,久而久之,就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或者抑郁,就想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不可能是一件事引起的,是很多的因素积攒的,最后一个导火索就会崩溃。
应该还有很多我们家长不该做而做了的,这绝对不是控诉,是给我们警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那我们家长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1、给孩子足够的心理关注:多沟通多交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慢慢的孩子的一举一动你都能够关注到,尤其是心理上的波动,孩子比较单纯,我们稍加注意就能感受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我们再去适时地给予关心爱护,孩子当时想不开的、化解不了的、解不开的疙瘩很快就能解决,而不是积攒到一定程度的爆发。
2、给孩子足够的支持鼓励:当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人生中的难题,我们家长要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不要想着去打击、评判,如果我们辅导不了,可以借助别人,没有借不到的力,只是你想不想的事情。
3、给孩子足够的沟通交流:任何事情是一种习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和孩子多沟通交流,等孩子真的需要父母的时候,他们才会求助于家长,而不是等孩子有问题了,才来找你们,人的惯性都是要去找“懂”他们的人,父母都不懂孩子,找了也白找。功夫一定要用在平时,而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4、给孩子足够的施展平台:孩子的潜能有多大,是看父母的格局有多大,思维有多高,有些家长以我们的条件不尽人意来找一堆借口,其实是在给自己找理由,不是在给孩子铺设施展才能的平台。相信我们的孩子,也包括相信我们自己才是最正确的、明智的决策。
5、提升自己,做孩子的榜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地成长,不是只有孩子在成长,也不是因为我们已经成人就不需要再成长,成长无处不在。我们希望孩子多读书,那我们自己先去阅读,听书也可以;我们想提升孩子的行动力,我们先去做我们想做一直未做的,先不管做得好不好、完美不完美,只是先开始就行,然后坚持做下去。我们的点点滴滴,都会影响到孩子。
6、学会纵向比较,非横向比较。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但我们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可以比,我们今天比昨天多读了几页书,今天比昨天开心了许多,今天尽管没做什么事情,但我知道我该做什么了……孩子也可以这样比较,磨蹭的孩子今天比昨天快了5分钟,字写得比昨天好,作业完成的比昨天又快又好。人生中的每个瞬间都值得被记录下来,为什么不呢?
7、学会接纳,允许犯错。高标准、严要求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过犹不及,就会给自己或者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要允许自己犯错,接纳自己的不好,尽管挺难的。世上没有尽善尽美之事,也没有完美无缺之人,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要那么严苛自己和孩子呢!享受奋斗过程、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痛苦,也是一种滋养,也是一种力量。
8、别太焦虑,顺其自然: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来自于学校和家庭,如果家庭方面的压力减轻,实际上孩子的压力就减轻了一半,而父母的压力往往是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所以我们家长尽人事听天命就好了,但恰恰我们是没有尽人事,没有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而在想着做别人和老天该做的事情。比如我们在想着管孩子的学习,没有想着我们自己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如同待放的花朵,我们精心呵护、耐心陪伴、静等花开就好了。别太急,耐心、再耐心,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花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