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一笔与内心呼应

每一笔与内心呼应

作者: 唐森取经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3:14 被阅读0次

互相启迪的活动

教育,是互相启迪的过程。我们启迪孩子去发现可能性,表达可能性。最终让孩子找到自我,按照内在感受去生活。

孩子也启迪我们找回丢失的(天真之眼,不受常规标签约束,无限可能性的观察)(自性表达,不受技法束缚,完全遵照内心感受表达)。

每一笔与内心呼应

美术教师需要懂艺术,文化,心理,教育,需要打磨语言和课堂驾驭力。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美术教师的第一准则是:

孩子的每一笔都与内心感受相呼应。

石涛所说一画之法,便是每一笔与感受相呼应。感受自然能萌生万法。这也是禅宗所说自性。

把握住这条原则,教育的方向就不会走偏!


三,感受到底是什么?

感受涵盖很广,包含视感(高大,矮小等),触感(质感,量感,温感),听感,味感,嗅感,还有情感(爱,恨,喜...)

艺术的所有课题,一般不会超出以上六感范畴,只是选择的载体不同而已!


四,感受生技术

技术,是内心感受的物质化。感受有多少可能性,技术就有多少可能性。

线条,是内心感受的行走。色彩,是内心感受的编码。构图,是内心感受的结构。与其跟孩子谈技术,不如跟孩子谈心理感受!


五,如何进入感受?

1,从局部开始,是打开感受的门。放下对形的执着,放下对整体的执着,才能解脱束缚,得内心自在。

2,慢慢的画,才能链接感受。慢下来,是让行为与内心逐渐同频,进而建立链接。每一笔,都链接到内心的网络上。见黑画黑,见白画白,见纠结画纠结。

3,是创造不是抄袭。画画,是带着感觉去创造,而不是被动的抄袭现实。只要与内心感受相合,哪怕错了也珍贵!

4,整体关系是什么?

整体不是具体的方法,是意识。

整体是对一个个局部的专注体验,专注于体验能通往整体。整体是整个精神体验的聚合,局部体验到位,整体自然和谐!


美术教育,就是这样有计划,有方法的挖掘内心感受的可能性,并与外在的形象,与表达的方式产生对应关系。管道疏通了,从自发的表达,最终进入自觉的表达阶段。

相关文章

  • 每一笔与内心呼应

    互相启迪的活动 教育,是互相启迪的过程。我们启迪孩子去发现可能性,表达可能性。最终让孩子找到自我,按照内在感受去生...

  • 坚持练字第二天

    每一笔每一画,都充溢着努力与童真*^_^*

  • 练字(第二遍)

    静心,守心。 终于找到了平抚内心的方式。 认真对待每一笔每一划。

  • 练习

    我感觉练字仿佛就是自己内心的写照,因为我属于比较自卑的人,所以我对每一笔每一画都是那样谨小慎微,生怕一笔不好,就整...

  • 诗|梦(組诗)

    1 梦是一面镜子 与月光交相呼应 一些花儿渐渐入眠 一些花儿开始苏醒 风蘸着月色 一笔一笔地涂抹 风景可以入画 却...

  • 与海呼应

    以天空为镜 太阳折射出秋的维度 芦花疯狂地摇曳 在风中洒播绒绒的种子 依傍着大地的臂弯 与纯净的蓝色为伍 就像一颗...

  • 每一笔

    夕阳暮色,染天地一片春光,勃勃生机,岂辜负那渺渺小草,随风吹动,盼日月滋润,可悲无情光阴,抹寸寸朝露。 迎面东方,...

  • 行书 笔画间相互映带

    行书,笔画之间要相互映带,处理好上笔与下笔的照应,做到笔笔有交待,处处有呼应;或几笔萦连成一笔,或笔断意连;或符号...

  • 练字第七天

    相信每一笔都是成长的前提是,每一笔都有用心在写。

  • 清流的子张——论语贯通175

    与上半部《论语》结构是呼应的,第8篇《泰伯》与第18篇《微子》相呼应;第9篇《子罕》与第19篇《子张》是相呼应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笔与内心呼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o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