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1、小区全员核酸的第五天。
人是很容易习惯的,要是再多持续一段时间再取消,我估计会有一阵茫然。
2、不评论防疫措施合适与否,只是心疼防疫人员,真的好辛苦,尤其做核酸的医护们,每天对着无数张嘴巴/鼻子,做无数次重复动作,拆包装、捅、封装、消毒……
换作是我,肯定已经情绪狂躁或抑郁了。
如身边有家人或朋友是医护人员的,请大家务必给予他们多一些精神关爱,
待疫情好转,给他们多放一点假吧。
3、又看到有人在痛心疾首地喊,什么什么的惨剧、什么什么的悲痛,我们忘了吗?为什么我们如此淡漠?为什么我们只会追逐下一个热点?
每次看到这种,会有点无奈——很多愤怒源自没脑子,或故作姿态,有时是兼而有之。
是的,很多事情一旦过去,便难再被提及。这不是大众善于遗忘,是必须“遗忘”。
人的注意力有限,再多的愤懑与泪水之后,人们还是总要回到自己的生活,日常的细碎、重复、庸碌才是芸芸之真切。
同一座火山不可能一直爆发,人也不可能背负所有曾经的注意力走入明天,否则,每个人每天都得重复回忆或发布一遍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记忆和教训才能合乎道德准则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吗?
作为一个已经诞生出有限智慧文明的族群,人类有足够多的方式存储下已知的记忆和教训,短讯新闻、深度报道、纪录片、调查报告、官方档案、书籍、视频、改编影视故事,乃至每个普通人曾经参与过的聊天讨论、朋友圈发布、公众号评论,都已经成为当事记忆的一部分,被永久地留存,并添入反思数据和继续前行的集体驱动。
当然,亲历者,或亲历的受伤害者的家人挚友,以及感到被此一事件感召而挺身而出以此为契机欲改变世界的仁人志士等除外。
我上面说的也有点意气用事。
还有两个角度可以较为理智地写,
a)“遗忘”是个感性用词,其实只是在大众舆论层面的渐趋消沉,这样说比较讲道理,而在专业/行业/特定范围内,还会持续长期得多的重点关注。比如东 航失事事件,大众不讨论了,但专业部门的调查、分析、总结还好持续数年。不然你以为人类文明堆积到今天是靠我们闲人聊天吗。
大众舆论只能是个类似新闻播报的作用,播完了就该各领域专业人士来干专业的活了,当然,文学家、导演、艺术家、音乐人借用事件题材创作文艺作品的努力,是值得点赞的。
b)追逐热点是人性,眼泪和祝福们的速生速灭是常态也是生物算计,经不起穷追猛打的细究,也没必要。
4、今日信息洪流里,
顶顶重要的无疑是——马一龙吃Twitter。
也许是2022最重要的事之一,也许会拥有比今年以来的诸多悲剧在未来被大众舆论更多提及的可能性,
当然,不同在于,这是喜剧(目前来看)。
(图片来自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