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到死都要读书,而有的人却避而远之?为什么有的人日夜挑灯夜战,而有的人却浑浑噩噩来度日?......
我们常听人说,读书不读书没关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总是会有出路,不愁没出路。
确实,不读书是不会断了你的出路,但是你的出路肯定是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读书和不读书,差别在哪里-1-
我一直都在寻找,读书和不读书在哪些方面有区别。
你要是说读书更有气质,我一直想象不来,也原谅我身边都是一些普通人。你要是说读书更会说话,我倒是觉得那些不太会读书调皮的个个挺会说话的。
曾有人这样描述:
我从不认为读书的女人会比那些热衷穿衣打扮的女人高贵。
外表,决定了两个人之间有没有好感;内涵决定了两个人会不会在一起;三观决定了两个人能在一起多久。
读书是一件普遍的事情,若真要问区别,可能就是生活环境的差别,舌尖上的差距,教育孩子的视野,生活条件等等,认真一想还挺多。
用一句话就是不一样的境界,不一样的人生。
但我想最重要是内心世界的繁华和安静,是一个各个方面更加全面的自己。
读书和不读书,差别在哪里-2-
有一位网友,他以前考试的时候经常粗心大意,他爸爸就说,粗心大意致错的题目可以不管,就看看哪些题目是自己不会的。
但是他妈妈是个爱读书的女人,她的的观点却不一样。
妈妈告诉他,那些因为知识点而错的题目,不重要,因为你以后把知识点学好,并不难。
那些因为粗心大意错了的题目,才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你性格上的缺陷,你平时做事粗心大意,考试自然会粗心大意。
如果你不在生活上改变粗心大意的毛病,以后考试还会因为粗心做错题目,甚至于,你一辈子都会因为粗心大意做错很多事。
蒋方舟说,一个人的三观都藏在他看的书里。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三观的形成很单一,比如他的三观形成靠的是身边亲人朋友的影响建立起来的,但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他们三观的建立,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书本。
不读书,往往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而读书,可以让一个人的思考更有深度。
读书和不读书,差别在哪里-3-
当你读书,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喜怒哀乐,你都会有更丰富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而不是只有单薄的附和。
如果你爱上一个人,除了“我爱你”,你还会对TA说“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来传达爱慕。
如果你心情低落,除了“蓝瘦,香菇”,你还会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来抒发胸臆。
如果你也看书,但你说不出来,只能说你看的书还不够,也有可能你没有记住,更有可能你没有做笔记。
其实,当你读书,你会收敛戾气,用最睿智的方法处理困境,你会有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你会获得学识的充实和品德的完美。
前一段时间,西安女奔驰维权事件,我真的很是佩服。
因为懂得,所以底气,因为自信,所以沉稳。如果是我,我可能不懂那么多。还需要学习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来维持自己的底气和气场。
读书和不读书,差别在哪里-4-
《读书与美丽》中,严歌苓道:
“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
我自己读书一直以来都是断断续续的,我知道读书是好事,我也想自己的境界得以提升,我也想所谓的解脱。
但我又一直觉得读了有用吗,看过我就忘记了,甚至完全就忘记了。
直到有人这么说,从此我就不在逼自己看书的同时又深深的怀疑,如此矛盾的自己。
读书就像吃饭了,不记得吃过什么,但长成了骨血和肉。
真的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三毛曾说: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主动和被动是两种很不一样的性质。我瞬间从被动被迫被逼自己读书转变成主动积极热爱读书,不觉得疲倦。
乐此不疲!不再纠结。
能安心的读书是一件舒服的事。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