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份,读了两本《曾国藩家书》,一本是 李瀚章编、李鸿章校刊的版本,另一本是陈才俊主编的《曾国藩家书精粹》。
《曾国藩家书》,内容庞杂,有家务也有国事,有政务也有军事,有劝导也有训示,有人物评论也有文学理念。家书对象上至祖父母和父母,中对兄弟,下及子侄辈。
曾国藩的时代,和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隔一百多年,社会背景大有不同。他在那个时候,能够利用书信的方式,保持着同家庭的密切联系,在几千里之外仍然不忘孝老友弟教小,足见他的见识过人,自律极严,是我们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即使在今天这样的通讯发达的时代,即使是在相离不远的两个城市,甚至是同住在一个城市里,我们中间,又有几个人能够像曾氏一样,和家庭的祖辈、父辈、兄弟姐妹、子女之间,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呢?
我们今天的客观世界,看似小了,地球成了村,手机人人有,网络铺天盖地,飞机高铁天罗地网,城市道路四通八达,这是不错,从中国到美国,12个小时到了。
但是,我们的主观世界呢?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呢?虽然物质发达了,联系方便了,但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频率和效率,并没有同步跟进,相反倒感觉有些倒退。不要说和社会上的同学同事朋友,就是和至亲的家人,我们能像曾氏一样,开诚布公地交流沟通吗?
不能。
不是物质上的障碍,是心理上的障碍,是观念上的障碍,导致了我们的沟通不畅。
在曾国藩的观念里,“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三口之家”,而是上至祖先下及子孙的“世家”。曾氏视叔父如亲父,视侄子如儿子,视兄弟如自己,这是我们现在的人很少有的理念了。
世界小了,我们的“家”也小了。
世界小了,我们的“心”也小了。
距离近了,心反而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