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思考您是与人为善?还是个性懦弱?(2)掌握“阿伦森效应”并举出您生活中的例证!
(3)巩固阿伦森效应;(4)回答4+3与3+4对猴子而言为什么不同;(5)复习精神分析的人性观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善恶皆在一念之差。事件初始,你咆哮着你的咆哮,愤怒着你的愤怒。随着事情的发展,你可能会静下心来,慢慢思索,无怨无悔,最终归于平静。天性或许你个性懦弱 ,谁知你是以柔克刚。
事情反之也成立,你继续咆哮着你的咆哮,抱怨着你的抱怨,愤怒着你的愤怒。你原本具足,发泄着你的发泄,也未尝不可。
本身 ,人就是矛盾的同一体。
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的实验:
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
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先贬后褒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先褒后贬最为反感。
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对别人形成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不良方向的影响,而形成的错误态度。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吸引增减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实际上更喜欢那种先否定,后肯定自己的人,而不是一直都对自己持肯定态度的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研究了这一现象,所以,又称“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认为,如果一直否定,人际交往值递减,为负值;一直肯定,人际交往值为平值,没有增加;唯有先否定再肯定,人际交往值才向上递增。其次,先前的否定态度、意见会给人增加压力,令人不安,而这种压力的释放和不安的解除,会使人感到轻松和满足,像无形中获得了某种东西一样,所以“递加增值”。
运用“阿伦森效应”服务于生活和工作时,有三点原则:一是对于那些不良行为,用奖励递减消除它;二是对于那些需要巩固和增强的行为,用奖励递增强化;三是对待别人的表扬和批评,要注意“阿伦森效应”的存在。
狙公赋芧
《庄子·齐物论》中“狙( jū ,猕猴)公赋芧(xù,橡子)”的故事,就是用递减奖励,消除欲望。
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是乎?”众狙皆起毕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宋国有个养猕猴的人,(他)爱猕猴,(所以)养了成群的猕猴。(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狙公)节省家人的口粮,(以此)满足猕猴的食欲。不久缺少粮食,要限制他们的食量。恐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的,先欺骗他们说:“给你们橡子,早上三个,下午四个,够了吗?”所有的猕猴们都跳起来发怒。他不一会儿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下午三个,够了吗?”所有的猕猴们都趴在地上表示高兴。
注释:狙公——好养猴子的人。赋——给于,这里指喂养。损: 减少。欲: 食欲。匮: 缺乏。诳: 欺骗。芧: 橡子,橡果。暮:傍晚。皆:全,都。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4”(递增,增强欲望)和“4+3(递减,消除欲望)”,猴子需要“即时满足”,不能“延迟等待”,所以,“3+4”和“4+3”,在猴子心中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转:一米阳光心理诊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