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主笔团 | 笛子
看了一部意大利电影,《夫妻之间》。
丈夫安德里亚是一名杰出的脑科医生,同时在做一项神奇的脑神经研究,妻子索菲亚是个两性节目的主持人。
两人工作都很忙碌,感情慢慢出现裂痕,一见面要么冷战,要么争吵不断,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
他们来到婚姻咨询室,想知道他们之间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不爱了?
咨询师说,当你问自己“我怎么会爱上这个人”的时候,关键要知道,是什么让你们之间有了隔阂。
她问他们:“夫妻生活和谐吗?”
丈夫说:“噢,天啊,上一次夫妻生活在一年之前吧,我不记得了。”
妻子反驳:“最多两个月。”
丈夫坚持是一年前,妻子得到了电视台工作机会,终于开心了,他觉得妻子肯定想享受一下鱼水之欢。
因为之前妻子怀孕后觉得自己胖了,总是郁郁寡欢,不情愿过夫妻生活,但他觉得妻子一点也不胖……
丈夫说话的时候,妻子一直不耐烦地插嘴。
她说自己激素水平下降了,夫妻生活的确一点也不和谐,因为怀孕胖了 20 磅,她不喜欢自己了……
同样,妻子说话的时候,丈夫也在不停地插嘴。
咨询师让他们暂时放下争吵,想想:如果要对对方敞开心扉说心里话,想说点什么?
他们又开始吵架:
妻子失望地说:“跟一个我再也不了解的人共处一室,很奇怪。是谁不跟我说话来着?”
丈夫辩解:“我很乐意和她沟通,但根本行不通,她总是怒气冲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不满意。”
妻子:“如果你能多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就开心了。你从来不支持我。”
丈夫:“我怎么支持?我每天下班都累死了,她还把孩子推给我管,自己去打电话或者玩电脑。”
妻子生气:“能让我把话说完吗?早上我把孩子送去学校,去演播室还要做现场直播,参加编辑会议,然后下班接孩子放学,回家,吃点快餐,做功课,洗澡,这个那个……”
……
这对夫妻说的话特别多,但是你发现了吗?他们一味沉浸在“我要说完我想说的”,根本没听进去对方说了什么。
他们都在渴求对方多理解一点“我”,强调“我”付出了多少。
而没有去尝试理解对方,去看见“你”经历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你”的痛苦、无助、努力、挣扎……
于是,怀疑对方的爱,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怀疑这段关系是否还有必要维系,仿佛只有分手、离婚,才能切断这份痛苦。
咨询师建议夫妻二人,学学彼此倾听,用一颗同理心去理解对方:
“一段关系的质量,取决于你感同身受的能力,你能否真正理解对方的需求和主要的欲望。”
但两人完全听不进去,同理心是什么?他们无法感知,当晚在又一次争吵后决定离婚。
但,出了个意外。
这个意外,让他们真正开始理解对方。
丈夫请求妻子帮他试验一下他的脑神经研究成果,结果两人意外地灵魂互换,变成了对方。
他们不得不以对方的身份、思想、行为生活去工作、生活。
身体是女性、灵魂是男性的索菲亚,穿上性感但勒到不能呼吸的裙子、挤到脚疼的高跟鞋、画着精致的妆容在直播间做新闻,闹了很多笑话:
“她”用男人习惯的坐姿豪迈地张开双腿坐着,被批坐姿粗鲁;
“她”说了一个词“混蛋”,被指责言语不优雅;
“她”穿裙子不小心露了底,被男人色眯眯地边看边取笑;
甚至因此被一位女嘉宾指责“是女人中的败笔”、“没有自尊”。
他才知道,妻子一直在承受着这个社会对所谓“正常”的现代女性的恶意:“女性应该怎样怎样……”。
他终于理解了妻子的压力和焦虑。
妻子会因为儿子一次不小心受伤,就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妈妈。
因为丈夫沉迷工作,忽略自己,就觉得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她努力工作,好不容易有了成绩,回家兴冲冲跟丈夫报喜,却被他冷淡回应。
热情被一盆冷水浇灭,妻子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能胡乱猜测是因为自己生完孩子之后身材变形,失去了吸引力,所以丈夫不爱她了。
于是她拼命减肥成功,穿上性感睡衣等待丈夫回家,结果他深夜回来一声不吭就睡了,自己一个人在一边流泪……
而妻子也在变成丈夫之后,才知道丈夫没日没夜地工作,是因为嫌弃自己“挣得不够多”,觉得自己很没用。
他把所有的钱投到自己的研究中,是因为他太想成功了,因为妻子总是什么都做得比他好,处处赢他。
他选择做妻子认为“疯狂不实际的”脑神经科学研究,是因为想用科技保留住儿子6岁以前的记忆。
但,他总是失败。
越失败,越没价值感,就越没办法面对妻子,只能对她的情感需求“沉默”,冷淡回应,逃避自己的脆弱。
而妻子面对丈夫的“冷淡”,得不到回应,就自我怀疑,委屈地改变自己、愤怒地质问他“为什么看不到我的付出”,每次沟通都带着怒气。
于是,他们各自都很委屈,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变得无法好好沟通。
这些委屈层层积累,把爱渐渐消磨,他们都忘记了和对方曾有过的美好。
直到他们换位思考,理解了彼此的压力和不容易,他们的内心才真正有了联结,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终于挽回了破碎的婚姻。
很多原本很恩爱的情侣、夫妻濒临关系破裂,正是因为缺乏同理心。同理心,也称共情力,即一种理解他人观点和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在缺乏同理心的关系里,你的世界很小,小到只看得到自己,很自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到别人。
理所当然地认为,亲密关系里的另一半,理应懂你所想,知你所需,无条件满足自己。
如果不是,就是不爱,对方变了,自己爱错了。
不倾听,不愿或者无法好好沟通。
没有沟通的亲密关系,两颗心会渐行渐远。
日剧《四重奏》中,卷先生对拉小提琴的真纪,一见钟情。
恋爱没多久后走进婚姻,卷先生慢慢发现婚姻生活打破了他的幻想。
真纪最吸引他的,是拉小提琴的样子。但婚后真纪不再拉小提琴,选择做一名家庭主妇,真纪觉得这是一个好太太应该做的。
卷先生心里很不希望真纪放弃自己的事业,但问都不问真纪的真实想法,就只说了一句“做你想做的就好”,
她每天早上送卷先生出门上班,白天在家做家务,晚上做好饭菜等他下班回家,和他分享自己看的电视剧,唠叨家长里短。卷先生都假装很认真地听着,她觉得很幸福。
但,卷先生却越来越觉得,真纪和自己有诸多“三观不合”。
他曾送给真纪的一本自己挚爱的诗集做定情礼物,真纪看都不看,一直扔在杂物箱里封尘,甚至拿来当锅垫。
卷先生租了一套喜欢的影碟和真纪一起看,但没想到,真纪根本看不懂,当他看到动情落泪处,她却睡着了。
他约真纪散步去新开的咖啡厅坐坐,真纪却说“家里也有咖啡啊”。
卷先生最讨厌在炸鸡上挤柠檬汁,真纪不知道,每次都往炸鸡上加柠檬汁,卷先生还大赞“好吃”。
卷先生对真纪的行为、态度很不满,但他从来不是尝试理解和沟通,而是一直掩饰自己,在内心里积怨。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
“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 ”
最后,他带着对婚姻的彻底失望,离家出走。
而真纪在知道卷先生一直对她很不满,但从未沟通的事情之后,也对这段关系彻底失望,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和朋友们组乐队拉小提琴。
他们在关系里都缺乏同理心。
卷先生觉得妻子理应懂他期望婚后依然可以像恋人一样相处的心愿,就算他不说,妻子也理应懂他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彼此志趣相投。
你理应知道我想要什么,这是一种流氓逻辑。谁是谁肚子里的蛔虫呢?不公平。
而真纪也做得不太对,她常常忽略卷先生的感受。
比如卷先生想去咖啡厅,她直接用一句“家里也有咖啡”堵住了卷先生的情绪出口;卷先生送他心爱的诗集,她不爱看,也可以和卷先生直接说,而不是无视到把他的心意拿来当锅垫。
当伴侣提出自己想法时,否定和无视,都会伤害到对方。
如果尝试带着同理心处去沟通这些“三观不合”、矛盾,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批判、嫌弃、干涉,境遇也许会不一样。
在生活中,如果不能如实告诉对方我们真实的感受,就不要过多的指望他人能理解我们。很多时候表达出来的都未必能得到理解,更何况什么都不说呢?
当彼此带着一颗同理心真诚去沟通,你会透过现象,去看到对方背后的悲伤、痛苦、幸福、失望……并和 Ta 站在一起,达成真正的理解。
纪录片《幸福定格》中有一对教授夫妻,结婚 30 年,有两个孩子。
有一段时间,因为丈夫的父亲得了癌症,他们要照顾父母,要照顾不听话的小孩,刚好妻子的工作又到了晋升的关键时期,累到心力交瘁,甚至想过从楼上跳下去。
一次吵架,丈夫在太太面前,突然拿起一把椅子直接摔烂了。
那一刻,妻子很错愕。她不知道丈夫的情绪已经累积到那样一个极点。
但她没有发怒和反击,而是静静地陪在他身边。
她感受到了,那个失控的“摔东西”的发怒行为,是丈夫的“呼救”。
他是在说:我真的需要你,需要你的的理解,你的安抚,你的爱。
妻子觉得,即使丈夫摔东西,也不是一个不堪的行为。因为是在最亲密的她面前,丈夫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展现最真实的自己,他不会在别人面前这样做。
这些深切的理解,是基于爱的理解,是建立在双方长期的了解和沟通之上积累的经验做出的下意识判断。
婚姻的意义是什么呢?
导演沈尚可花八年拍完这七对夫妻的纪录片之后,有了一个信念:
“我现在相信婚姻是一种无可取代的伙伴关系,相信自己是对方的唯一伙伴,你们要非常诚实,试着接受不完美的彼此,用朋友的方式去相处。
通过对谈和沟通,了解彼此,共同成长,这才是婚姻的意义。”
后来他每天回到家看到自己的老婆,就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她不是我老婆,她是我朋友。
“如果她是我朋友的话,你不会希望朋友一定会要做什么,你不会觉得朋友非要做什么才是对的。你会觉得朋友需要什么,我会听,我能帮就帮。”
像朋友般的去理解对方,比每天说“我爱你”重要多了。
再浪漫的爱情也会归于柴米油盐的平淡,带着同理心的沟通理解,哪怕日子平淡如水,也能甘之如饴。
而这,可能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