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十四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27条文桂枝二越婢一汤)

第二十四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27条文桂枝二越婢一汤)

作者: 张胜兵助理 | 来源:发表于2022-10-22 15:13 被阅读0次


    全文来源于喜马拉雅FM,可前往免费听取!

    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稍烦渴,

    热多寒少轻郁火。

    低配版本大青龙,

    表郁微热此方可。

     

    好,我们今天讲第27条条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越婢汤方,麻黄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十八铢,甘草十二铢,大枣三枚。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即得麻黄十八铢,生姜九铢,甘草六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一枚八分之七,弃之。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药、甘草、麻黄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合方。旧云,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当云桂枝二也。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台秘要》一云起脾汤。

    那么今天这条条文呢?古往今来,虽然说有很多的医家对这条条文都进行了注解,但是呢,争议比较大,很多留名青史的注家,他们的观点呢,甚至有很不一样。那么在这里呢,我也不说谁对谁错,我可以把大家的观点都拿出来说一说,分析一下,然后我再说说我的观点吧。

    这个学术之间贵在讨论,研讨,研究,这样真知灼见,百花齐放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嘛,所以呢,我们在讨论一些有争议的条文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谁一定错了,谁一定对了啊,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嗯,去学习和接纳各种观点。

    那么在讨论这一条条文的不同医家的观点之前呢,我先把这一段翻译一下啊,把这第27条条文翻译一下,以我的理解去翻译啊,因为既然是各个医家的观点不一样,他们翻译的肯定会有差异,我现在是先以我的理解,把它翻译一下,然后再说一下这个古往今来各一家的观点。

    好,那么在第27条呢,我个人认为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这一句话是插入语,也叫倒装句。倒装到哪里呢?这句话应该在宜桂枝二越婢一汤的后面。所以我们把这个调整一下,它应该是: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然后再说: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啊。我同意这种观点,就是作为一个倒装句或者插入语啊。

    这也是所谓的汉朝他的文法里面的兜转法,兜兜转转啊,兜转法,就是换了位置有点绕口啊。兜转法呢,这种语法大家不明白没关系,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已经说过了,你就把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这12个字当作是插入语,插到了一段话当中,也可以把这12个字作为倒装句啊。什么叫倒装句?就是换了位置,把它和后面的一句话换个位置,后面的一句话是: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你这样去理解就行啊。

    因为这段话,如果你不倒装的去翻译的话,是解释不通的,有的医家认为这不是倒装句,直接可以翻译,那是不对的啊,为什么呢?因为前面还说不可发汗,后面又来一个一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它是发微汗的,虽然说它不像桂枝汤、麻黄汤那样发汗。但是它是可以微发其汗的,仍然具有那么一点点发汗的作用,所以前面的不可发汗,联系了后面的桂枝二越婢一汤可以微发其汗,如果它不是插入语的话,这前后是有矛盾的。那么有医家认为这一段话不是插入语,他也有他的观点,我们待会儿再讲,我先把我的观点讲了再说。

    好,既然我的观点,是认为“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这个是插入语,也是倒装句,那么我翻译过来是这样翻译啊,这一整条的条文是这么翻译的。

    太阳病,发热怕冷,发热时间长,怕冷时间短,好,这个就翻译了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但是呢,我们以方测证,这个桂枝二越婢一汤的话,就用这个方测它的临床症状和表现的话,很显然这么翻译是有漏掉。

    应该是漏掉了一些,所以呢,我翻译的时候把它有可能漏掉的,我就把它加进来,加进来呢,由于它原文没有,所以我用了一个括号来解释说明一下,所以就是:太阳病,发热怕冷,发热时间长,怕冷时间短,(病见微烦微渴的卫表郁,兼有内热之轻证),我把这句话用括号,用括号的意思就是张仲景有可能用了省文法,就是省略了这个微烦微渴这句话啊,应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来治疗好。

    这样的话我们就把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把这段话翻译了。那么我们再把插入语和倒装句的那句话翻译过来,插入语的是:脉微弱者,此无阳也。翻译成:如果病人脉象微弱,这是没有表证的情况,不能单独使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请注意,我这个翻译很不一样啊,那么我把它完整的再说,再念一遍啊。

    太阳病,如果经过了一段时间,仍然有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长,怕冷的时间短,并且见到有微烦微渴的这种表郁兼有内热的轻证情况的,应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来治疗。如果病人的脉象微弱,这是没有表证的情况,不能单独使用发汗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好,这就是我的翻译,那么我之所以这么翻译呢,是肯定有我的理由啊。第一,关于这个脉微弱者,此无阳也,特别是这个无阳也的无阳,有的人认为无阳是亡阳,那绝对是错的。有的人认为这个无阳是阳虚的意思,这个呢,有待考究和探讨。而有的人认为这个无阳是没有表证,这个阳是表证啊,阳和阴相对的话,阳是表证,阴是里证啊,这么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是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里面说的。

    那么我个人比较赞同成无己所说的,此无阳也是没有表证,这个阳是表证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表证,就不可发汗。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和后面这一句联系起来,那么就没有任何的漏洞。此无阳也没有表证,当然不能发汗呢,有表证,当然是可以发汗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此无阳也。如果说这里是亡阳的话,那完了,那人都挂了,那不用治了。所以这里的无阳绝对不是指亡阳,而有的把它翻译成阳虚阳弱。如果是阳虚或者阳弱的话,不可发汗,那么我就想反问一句了,病人只要是阳虚或者阳弱,就真的不可发汗吗?有的是,这个不可发汗,有一个不可更发汗啊,不管他有没有更,总之是不能发汗啊,因为不同版本的条文不一样,所以呢,如果你能够确定阳虚或者阳弱,不可发汗的话,那么你就翻译成无阳就是阳虚或者阳弱。但问题是,事实是并非如此啊。

    你比方说,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它们都是这个有肾阳虚的情况下,那么它们也是阳虚、阳弱的情况啊,但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难道不能发汗吗?而且这个方子它也是张仲景的呀。张仲景不可能在他自己的书里面出现前后矛盾,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吧?这是医生所为吗?当然不可能,所以此无阳也应该不是阳虚或者阳弱,这不是张仲景本意。因为阳虚阳弱的情况仍然是可以发汗的,只是要顾及阳气而已。

    所以才有麻黄发汗,附子补阳的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那么有的人说,脉微弱者不可发汗。脉微弱者是不可发汗的吗?麻黄附子甘草汤它不是脉沉微吗?脉沉弱吗?它麻黄不是一样的发汗的吗?所以说脉微弱者不可发汗,不对,阳虚或者阳弱不可发汗,也不对。是什么?是无表证才不可发汗,这样理解才是对的。

    那么,有的人认为你把此无阳也解释成没有表证,你讲了半天道理好像是对的,那张仲景有没有原文作支撑呢?实话告诉你,绝对有原文作支撑。

    《伤寒论》第153条,他说: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这里出现了无阳两个字,啊,这条条文我就不念完了,我只念到无阳则阴独。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无阳则阴独,翻译过来就是没有表证,则只剩下了里证。这里的阳和阴是表证和里证的意思,而无阳是没有表证,张仲景用无阳来表达,没有表证的意思,在153条已经出现了。那么在我们今天所讲的第27条的无阳,为什么不能解释成没有表证呢?所以这里的无阳应该是指没有表证。

     

    简单的说就是没有太阳表证,有的人说是没有太阳表实证啊,总之它是没有表证。没有表证,你当然不能发汗呢,这不解释的很透彻吗?而且既有道理,既能讲出道理,还有条文作支撑,都是张仲景的条文,还有很多张仲景的例子,前后文,我们来这一个对比、比较、研讨之后发现,那么此无阳,这个把它解释成没有表证是最合理的。

     

    那么有的人可能就会说了,就算你此无阳也解释合理。脉微弱者呢?有的人把脉微弱者理解成太阳病的脉浮缓,或者脉浮紧啊。伤寒是脉浮紧嘛,中风太阳中风是脉浮缓。这个脉微弱是稍微比太阳表证要微弱一些,这么去理解。好,我们再看一下,后文的对比啊。为什么我们要对比呢?因为桂枝二越婢一汤,它是治疗表郁微热的轻证,或者说微证的,它是一个低配版的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它都是一样的表里双解。

    它这个解表又能清里,表里双解,所以说它是低配版的大青龙汤。既然它是低配版的大青龙汤,那么它应该也有自己的禁忌症,那么这个禁忌症应该和大青龙汤的禁忌症类似,也应该是低配版的大青龙汤禁忌症。既然如此,我们看一下《伤寒论》第38条关于大青龙汤禁忌症它怎么说的?

     

    好,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这是第38条条文,上面说得很清楚,若脉微弱,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脉象微弱是不能用大青龙汤的啊,因为大青龙汤发汗太过,脉象如果比较微弱的这种体质,相当于这种体质弱,或者说那根本就承承受不了大青龙汤的发汗,那么大青龙汤的禁忌症里面有脉微弱,那么我们这一条,既然桂枝二越婢一汤是大青龙汤的这个低配版,它仍然会出现类似的禁忌症。所以呢,这里的脉微弱,这里27条出现了脉微弱啊,是脉相比较弱的,没有表证的,这样的情况不能够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来进行治疗。其实这个插入语,我们可以理解成什么,桂枝二越婢一汤的禁忌症,或者是它的补充说明。

     

    那么我为什么把不可发汗或者不可更发汗翻译成不能单独使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呢?因为如果病人脉象微弱,这种情况如果有表证,也是可以用发汗的方法的。比方说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只不过它同时运用了补阳的附子,它既补了阳又发了汗。那么这种情况下,脉象弱也能够发汗,只是联合用药,所以呢,我在这里啊,翻译成不能单独啊,或者说不能单纯使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因为你还要兼顾其他呀,阳虚你要兼顾阳啊,要补阳是吧。如果是内有热的话啊,肺胃有郁热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呢,你还可以表里双解加石膏啊,是吧?

    你看我们这个大青龙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它们也都是表里双解,所以它们也不是单独使用发汗。而是什么?而是外解表而内清热,表里双解,所以我才把它翻译成,不能单独使用,或者不能单纯使用。我觉得这样会更合理一些啊,当然我看了很多医家的注解,没有人像我这么翻译,都没有说:单独啊,单纯使用发汗的方法,把这个单独、单纯解释出来。我这么解释,其实是为了更合理的啊,去解读张仲景的本意。

    那么,如果我的这种解释既合乎临床,又合乎张仲景本意,又能在《伤寒论》的前后文中啊,找到一些论证,而比较合理的话,那么我希望大学教材能够考虑到这一个实际情况,把这个解释啊改一改。因为大学教材《伤寒论》大学教材的,这个《伤寒论讲义》里面呢,它把此无阳也解释成阳气虚弱啊,那么我刚才已经讲过了,如果阳气虚弱不是不可发汗,只要顾及阳,一样可以发汗啊。

     

    那么桂枝二越婢一汤呢?它是由桂枝汤的1/4加越婢汤的1/8组成,那么这样算下来,就是2:1所以叫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个桂枝二越婢汤呢,可以调和营卫而解表散寒,因为它有桂枝汤的1/4吗?只不过是什么呢?小调营卫,小解表寒,那么它有越婢汤,它有石膏,石膏能清热除烦,所以呢,这个桂枝二越婢一汤是表郁而有内热的这种这么一种方剂啊。

    那么关于这一个表郁轻证,我们已经学了三个方子了,一个是桂枝麻黄各半汤,一个是桂枝二麻黄一汤,以及我们今天的桂枝二越婢一汤。它们都是表证经久不愈啊,经过了一些时间啊,稽留在营卫之间有一些表邪,邪气淤滞在表面,但是呢,都不严重。那么不严重呢?而这三个方子呢,它也有不严重的,轻微的轻重之别。

     

     

    那么,由于这个表邪郁在肌表之间,因为时间比较久,所以邪气,这个邪气呀,它就不强,既不是单纯的桂枝汤证,也绝对不是单纯的麻黄汤证,因此啊,就用麻黄和桂枝这两个方合在一起呢,来治疗,而这三个方呢,它都有麻黄,都有桂枝,只是这个寒热的多少,以及临床表现的稍有差异而已。比方说这个寒多热少啊,热多寒少。热多寒少啊,一日二三度,那么这个邪气就稍微重一点,那么一日再发的呢,那个邪气呢,就稍微再轻一点啊,所以呢,才有麻黄,桂枝各半汤和这个桂枝二麻黄一汤啊。那么它们根据如疟状的发的次数的多少,可以看出它们邪气的这个轻重。不过再怎么样,它们也是这个表郁轻证啊,一个是表郁轻证,一个是表于微证。桂枝麻黄各半汤是表郁轻证,桂枝二麻黄一汤是表于微症。而桂枝二越婢一汤呢,它的表邪更轻微。因为它的这个解表能力更小,只不过它有越婢汤,有了石膏的成分,是有一部分邪气可能化热啊,所以呢,它是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的,表里双解。这三个方子里面呢,只有桂枝二越婢一汤是表里双解的,因为它是一个大青龙汤的低配低配版本。

     

    好,那么有的人就问了,越婢汤,什么是婢呀?为什么这里有越婢汤这么奇怪的名字啊?这个方子叫这么奇怪的名字啊。

    那么关于这个“越婢”有很多解释,在这里呢,有两种解释是比较通行的。第一呢,说这个越是发越的越,而婢是指地位低下,力量弱小,越婢是指发越之力,还不如这一个地位低下的婢女。那么这里的婢之所以说地位低下,很有可能是和大青龙汤作为比较了,因为大青龙汤它发汗力强嘛,大青龙汤不仅仅冠以青龙,还冠以大,所以应该是对比大青龙之后,这个越婢汤的婢才有对比的地位低下,发汗力弱弱于他,有可能是这么个情况啊。所以啊,第一种解释的越婢是指发越力量比较小,所以叫越婢汤,这是一种解释。

    另外一种解释说,这个越婢呀,其实是叫起脾汤,不叫越婢汤,越其实就是起,起来的起,脾其实是脾胃的脾,认为这个方子具有发脾气,通行津液的作用。那么这是《外台秘要》它直接把越婢汤叫成起脾汤。

    关于这个婢和这个脾呢,确确实实我们可以找到这个证据,比方说在《金匮玉函经》里面,它出现了几次,这个婢字均写成了脾字。而成无己,他注解《伤寒论》,他也说了,这个越婢汤是发越脾气,通行津液。

    那么这个越婢汤呢,我们看看啊,因为我们今天只是越婢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我们只是用到了越婢汤的1/8,很少很少啊,所以我们看一看完整的越婢汤,它究竟是个什么呢?越婢汤出自于《金匮要略》,嗯它治什么的,它是治疗风水的。越婢汤,它可以治疗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汤它可以,发越水气,清泻里热,说白了它是可以治疗水肿的,那么这个水一是从汗来发,二还可以,从小便走。因为这个麻黄啊,它既可以发汗啊,又可以这一个,它应归肺与膀胱经嘛,按照我们现在所说的话啊,所以它既能够宣肺,以通调水道,使水邪从小便走,又能够发汗而走,两种渠道。

    但是在桂枝二越婢一汤里面呢,它就不具备这个治疗水肿的效果了,为什么呢?因为它的麻黄已经很少啦,不具备发大汗,也不具备通利小便作用啦,只有1/8的越婢汤啦,所以它仅仅只是保留了石膏清肺胃之热的这么一个作用。

    所以有的人认为桂枝二越婢一汤啊,你还不如说就是桂枝汤里面加了一点点麻黄和石膏啊,所以有的人从另外的角度去这么分析。也就是说,桂枝二越婢一汤,其实和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一样的都有麻黄桂枝,仅仅只是桂枝二越婢汤里面加了点石膏,来清点郁热,就这么简单。你要这么去分析呢,也可以。因为桂枝二越婢一汤与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麻黄一汤,它们的区别的的确确是仅仅增加了一个郁热而已,石膏清热就这么简单。

    那么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都是发小汗的方剂,都是用于营卫之小邪不解。营卫之小邪不解,都有可能出现寒热交错,如疟状的这么一个情况,或者一日二三度发,或者一日再发,或者热多寒少,或者是身上痒,也说这三个方式都有可能治疗荨麻疹啊,因为它们都是小邪在营卫之间嘛。小邪在营卫之间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它们都是有可能出现的,那么与典型的太阳表证的发热恶寒是不一样的。所以啊,我们一定要灵活的运用这三个方子治疗疑难杂症,知道张仲景的深意。

    那么对于太阳表证来说啊,我们如果要掌握它的要领,第一,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峻汗法的麻黄汤,峻汗就是力量很厉啊,有点猛的意思啊,用峻汗法的麻黄汤。以及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和汗法的桂枝汤,和汗是比较缓和,比较温和,小发其汗的那种啊。所以麻黄汤和桂枝汤一个是峻汗,一个是和汗,一个是治疗伤寒表实,一个是治疗中风表虚,这两个方子为定法。什么是定法?就是把大方向已经定了,那么在病情复杂多变的情况之下,即使是在表证的范畴当中,这些这个定法仍然需要什么,需要随机变法,要变嗯。

    比方说我们既不能用峻汗,又不能用和汗,只能小汗、微汗,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三个方子,就是在定法当中的随机的变法。

     

    而这三个方子当中呢,桂枝二越婢一汤方呢,它除了微发其汗以外,还清里热,是表里双解的。这叫什么?这叫定法中之活法。如果我们能遵循张仲景对医理的这种深入研究细致的规律,并证之于临床,则可方外有方,法外有法。

    好,我们看一下桂枝二越婢一汤在临床当中能够治疗哪些疾病呢?好,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下啊,桂枝二越婢一汤它可以治疗,但凡是营卫之间有小邪不得解,而内有小热的这么一种情况,证属这么一种情况的,以下疾病皆可治疗。

    比方说感冒,轻微的感冒,感冒好了之后没好彻底的感冒,以及没有好彻底的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扁桃体炎,咽喉肿痛以及血管减少性紫癜、哮喘、荨麻疹、麻疹、皮肤创伤、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肌肉痛等等等等。

     

    那么如果我们来治疗,因表有小邪,而内有小热的扁桃体发炎和咽喉肿痛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桂枝二越婢汤来加射干,玄参,马勃,来治疗。如果在临床当中碰到。因为有小邪而内有小热的,证属这种情况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加侧柏叶、白茅根、栀子来加减治疗。如果是属于这种证型的哮喘呢,可以加杏仁,厚朴,地龙来治疗。如果是属于这种证型的荨麻疹、麻疹等等皮肤病的话,可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来加蝉蜕、牛蒡子、薄荷等来进行治疗。如果是属于这种证型的皮肤创伤,那么我们还能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来加地龙、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青叶等等这些药来加减治疗。好,如果是属于这种类型的神经痛,可以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加,蝎子、蜈蚣、乌梢蛇、徐长卿等等来加减治疗。

    在这里我就举一个病案,是我在临床中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啊,带状疱疹后遗症它是一种神经痛啊,很痛的那种。

    我曾经救治了这么一个病人,她呢年老体衰,再加上一场感冒以后啊,这个人就抵抗力下降,就长了带状疱疹,而她长的这个带状疱疹长的地方啊,她不是在腰部。因为这个带状疱疹长在腰部的很多啊,她长在了胸胁部、乳房部,她在乳房边缘一直长到腰间啊,长到这个胁肋、肩到背部啊,没有到腰啊。

    我所治过的带状疱疹或者带状疱疹后遗症呢,有在腿上的,有在屁股上的,有在腰上的,有在乳房上的,有在脸上的,我都见过,也有在背上的啊,但是以腰上的会居多啊,而且带状疱疹后遗症西医是没有办法治疗的,而中医呢,用中药和针灸都有非常好的疗效啊。那么我现在讲的这个例子啊,是一个妇女啊,一个中老年妇女,她呢,在感冒之后就得了这个带状疱疹,但是呢,她并没有用中药去治疗,而是用了阿昔洛韦软膏来外涂,以及内服抗病毒药,还打了点滴抗病毒,总之全部是抗病毒。因为西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是在人免疫力下降的时候这个泡疹病毒攻击人体而形成的一种皮肤病,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他们的治疗手段是提高免疫力,抗病毒,如果治疗好了,运气好的就没有留下后遗症就好了,如果运气不好的就留下了后遗症,那么就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神经痛啊,这种情况在临床当中很常见。

    那么这位妇女呢在大医院啊,当然了,是三级甲等西医院治。这个带状疱疹后遗症,治了很久没治好,我接诊的时候已经有多多长时间呢?已经有一年多了,也就是说,她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沿着她的乳房一直到胸胁部,到背部这一条。神经痛痛的睡不着觉,这么痛苦啊,然后她在当地最好的西医院,那么治疗无效,基本上等同放弃,就是直接说白了吧。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症的,这种神经痛超过了一定的时间是没办法治疗的,这是西医的观点。

    更何况她已经超过了一年,所以更加不可能治好。于是乎,她就寻求中医,也是找了很多的中医,各种疗法,各种治疗,都是效果甚微,于是乎呢,她又找到了我啊,实不相瞒,它是网诊的,我治好了她,到现在我都没有见过她本人,都在视频上见见,那这个问诊,那看舌象啊,这样治疗的。

    那么通过问诊呢,我就发现呢,她是感冒以后的这个带状疱疹,那么这个带状疱疹呢,疱疹已经没有了,看不到了,从皮肤表面看不到,看不出来,她就是痛。那么我一想这个,她年老体衰,如果说这个带状疱疹稽留于营卫之间的小邪,如果是稽留于营卫之间的小邪,我是不是可以用治疗发小邪的这种方子来治疗?张仲景就有三个治疗表郁轻证的方子嘛。那么经过询问呢,她说她痛啊,痛到有些烦躁,哎,我在想,她痛到有些烦躁,这不是有烦躁吗?既然因为有小邪,又有些烦躁,岂非桂枝二越婢一汤乎?灵感就来了。但是这么灵感一来呢,我就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我在想,久病必瘀啊,久病入络,她这种疼痛毕竟是一种神经痛,那么桂枝二越婢一汤虽然很对证了,但是她病了这么久啊,于是乎我就加了蝎子、蜈蚣、乌梢蛇、徐长卿啊,久病入络嘛,用虫类的药给她入络,入到络脉里面去,没有想到的是,此方一出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神经痛,跑了,不见了。

     

    正所谓啊,此方一出,谁与争锋!为什么呢?对证对的多好啊,营卫之间有小邪,感冒之后出现的,再加上她痛的烦躁了,虽然不是说烦躁的想喝水的那种烦躁啊,她年纪这么大嘛,她痛的烦躁,睡不着觉,我说这不是加点石膏吗?嘿嘿,刚好,刚好是桂枝二越婢一汤,再加久病入络的蝎子、蜈蚣、乌梢蛇,再加徐长卿。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病就这样被轻易的解决,一年多的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神经痛啊。

    从这个病啊,我就在常常思考,读经方要读到经方背后那一层去,要知道医理背后的原理,而且在临床当中还要活学活用,灵活加减啊,千万不要听某些人的,哎呀这个经方啊,就是一分一毫都不能差,比例一点都不能少啊,这才叫经方。那不叫经方,那叫学死方,死脑筋。

    谁告诉你经方是一毫一厘都不能差,他的原方是什么就是什么?那不叫死脑筋,叫什么?张仲景早就说啊,我写这本书啊,在序言里面说的很清楚,只是为了给大家一些启发,大家千万不要照搬我这个书上的一些东西啊,要灵活的运用,中医的核心还是在于辨证论治,那这是张仲景表达的意思。那么它的原文不就是给了我们的那一段话吗,张仲景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12个字最后被总结成4个字:辨证论治。那么张仲景都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他没有说让你把他的方子一成一点都不变的,像刻舟求剑一样变成死脑筋。

    总而言之一句话,无论学任何东西,都要活学活用,更何况是一个医学类的东西呢,更需要活学活用。

    好的,希望大家一定要灵活地去学习《伤寒论》啊,我们还有398条,一共有398条条纹,要讲的。讲到现在才讲了20几条,这样讲下去估计要讲个半年一载哟。

    当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守护在手机和电脑旁啊,和我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十四讲: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27条文桂枝二越婢一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xb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