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贺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边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暄,山瀑无声玉虹悬。
诗词赏析:
诗人用一个“黑”字即点明寒冬之意,提纲挈领,为全诗奠定隆冬酷寒的基调。“鱼龙”溪指鳞介水族,“死”字则用得极险极不常规,黄河千里冰封,人们又怎能看到冰下的水族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故而李贺用这个字,主要是为了营造冰天雪地之中万籁无声的死寂感。
诗词中的“三、六、九、百、千”等数字往往是虚数,在这里也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以“三尺”形容树皮之厚,以“百石”形容大车装载物资的沉重。
首联全景描绘、意境塑造,颔联则是从大到小,通过夸张但极具真实感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强调北地天气是何等寒冷。
“迷濛”形容烟雾迷漫、景物模糊的画面,以其形容天空,是为了表现雾气浓厚,如同账幔能够直接遮蔽目光。
此联也是描写具体的细节,而且将视角从景物转移到人身上。以刀砍雾,这个想象也同样是厅语,于无理处得奇趣。
争㶈(ying):波涛激荡回漩;飞凌暄,水中的流冰相互碰击,发出喧闹的声音。而“玉虹”当然是洁白的,也正与冻结成冰后的颜色相合。不过它们虽然是洁白半透明的,但日光一照,就会折射出七色的光晕,带着一种神秘又奇异的美感。
这首诗的视角,从全景到细节再到全景,由一个又一个画面组成。通读下来,没有情节贯穿,也没有时间串起,好似每一句之间都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整首诗里,没有一个“冷”字,也没有一个“寒”字,读来却令人只觉寒气逼人、难以忍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