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作者: 云淡疯卿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17:40 被阅读0次

           浩然之气 快意人生

           这半年时间在晚上睡前断断续续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读完之后还是不过瘾,在这段待产期间又重新仔细读了一遍。这本用英文写的苏东坡传,由台湾人翻译成中文,读起来非常清晰易懂,如有机会,还要再拜读下林先生的英文原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这是我们在中学期间就了解的文学常识。还有几首他的名作如“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等,仅此而已。他本身是什么样的性格,他所处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都是一无所知。每当我在读前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我与子之所共适”这些美丽生动的诗句时,我就在想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形和心境下写出这样自然豪放富有哲理的诗句。

           苏东坡传根据他的平生分为四部分: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和流放岁月。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一朝中举成为进士,全家奔赴北宋京都开封,任职史馆。之后因为朝廷王安石变法等诸多原因,不断被贬谪流放,一生不得已迁徙多地,杭州、密州、徐州、黄州、湖州、常州、登州、定州、扬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他都停留过,做过通判,太守等多个职位,上述地区停留最短就两三个月,长也就两三年,正如作者所言,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年间长大,在心地善良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王位时遭遇贬谪,最终65岁病逝于常州,结束了自己坎坷传奇的一生。

           古人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是读书人的理想出路,按照苏轼的卓越能力和高尚品德是足以能够做一个好官,然而世事难料,不久便卷入政治漩涡,苏轼也因如蝇在口,不吐不快的性格被反对派所憎恶,以各种理由向皇帝进言请求治罪(因不了解,对王安石变法不予评论)。苏轼虽然没有在政治上致君尧舜如愿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他每到一地,必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尽自己所能为民排忧解难,在徐州治理黄河洪灾,在杭州整治西湖,兴修水利,创办医院,请求免除百姓债务,在黄州没有官职时也成立救儿会,旱灾时会为百姓求雨,洪灾时敢于说出真相,请求赈灾。令人敬佩的是,政治生涯的不顺和生活的窘境没有磨灭他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品格,我们仍然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风光霁月真情流露。对于妻子,他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思念兄弟时,写出公认最好的中秋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写西湖的美景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在江上的一叶小舟上喝酒,吟出“长身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在惠州时,写酒颂,描写陶然微醉之乐“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乐;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如此佳句,不胜枚举。

    自制苏东坡足迹图

          读完苏东坡传,我有些了解为什么每次读苏东坡的诗句总是能感受到一股别样的力量和气质。因为苏东坡这个人本身所蕴藏的浩然之气,这种气可以理解为精神气,元气,力量,强烈的情感,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他的诗作或一时有感而发或自然即兴之作,都是本性的自然流露,最是这样的本性打动人,不因外部环境改变而改变,即便是忧患来临,也是一笑置之。作为一名佛教徒,苏东坡理解生命只不过是永恒的精神刹那间存在于躯壳之中的形式,肉体的死亡并不能阻碍不朽生命的存在,因而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时光。他那思想的快乐,心灵的喜悦,随着他的诗词万古不朽感染着后世。我便是其中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yq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