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因着疫情不能出门,在家翻看整理之前的旅游照片,很多古建筑的照片让我浮想联翩,我喜欢中国的古建筑,不单单是因为它们的美,更多的是因为它们承载了我们的文化。 花开花谢,草长草枯,这个星球上,一茬又一茬人群来往过,一座又一座建筑兴废过。正因为这份历史沧桑,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在我们脚下的这方热土上,每一座上了年岁的古建筑,都包含着它的前世和今生,居留此间的人们世世代代如潮水般向前奔流,与这些古老建筑一起,聆听暮鼓晨钟,拥抱风霜雨露,一起面对生老病死,经历休戚与共,承受同荣共辱。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历经千百年的变迁,依然能够挺立于中华大地之上的古建筑,实属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古建筑就是民族音乐里的“魂”。它是物质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民族文脉的积淀与传承。
到了今天,即便是普通民众也能够认识到,一个地域文化的魅力,产生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累中。君不见,北京、西安、南京、广州、福州、苏州、成都……全国大大小小的历史名城里,那些有幸延存至今的老街老巷,以其古色古香,以其原汁原味,无不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城墙故事多
今天的中华大地上,能留存下来的明清建筑已是凤毛麟角,再往前回溯,年代更为久远的老建筑更是寥若辰星。仅以古都南京为例,除了南唐陵寝、明孝陵等地下建筑,南京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就是明代城墙,六百余岁高龄,历经兵戎战乱,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南京明城墙能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在全国“明城墙兄弟”中独此一家,它和北京的紫禁城一样,足够的福大命大——尽管走近它,藤葛拂拂间,人们能够清晰看到在84年前的抗战中,它以老迈的身躯,为保护这一城的民众所承受的隆隆炮击。念及于此,今天的南京人民,无论怎样爱护明城墙,都不过分。
园林有奇巧
我曾反复观看过纪录片《苏州园林》,其中“桃花源有多远”、“写在大地上的诗”、“不朽的林泉”、“遥远的归处”等,每一集都是一篇诗画兼美的散文。但当我真正走进拙政园时,仍被这座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之作所折服——其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的造园成就、疏朗自然的风格、典雅秀丽的景色,不需要任何一句解说,便能够最真切地感染游人的心灵。
好一座拙政园!景观娇媚、文人气浓;荒僻处,取古道西风之意;清幽处,乃小桥流水暖人;建筑古法古风、巧夺天工,画意中更添诗情。整座园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中园为全园精华所在。中园又称“复园”,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堂名因荷而得,若在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听雨轩则是中园又一处妙景: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前后相映。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之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听闻雨声各具情趣,境界绝妙而不同。
福州太有福
正如西哲所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每一次参观游历,每一次亲密接触都是穿越千年的惊艳。
还记得若干年前我到古城福州时,流连在三坊七巷,徜徉在鼓山古建筑群,在青砖黛瓦间寻觅着这座南国名城的“魂”。在我们这些外地人眼中,那一座座明清民居、西洋建筑、特色庄寨,宛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东海之滨、闽江之畔的榕城大地上,虽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出夺目的光彩。“福州人民有福,祖先给他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古建筑文化;福州的古建筑有幸,得到了这里的人民多年来的精心保护,才得以保存。”这是每一个领略过福州古建筑的人们都会由衷赞叹的心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