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2329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371(2024.1.21星期日)
客体关系对于自我、自体和人格的形成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客体关系和具有情感性质的经验使各种原本分离的功能整合到一起。
心理的发展也促进了以客体关系为代表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由于母亲是婴儿环境的代表者,父亲和其他人物的影响力都是通过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传递的,因此客体关系一般主要是指母婴关系。
施皮茨认为,一个孩子如何凝聚他心理关键因素的粘合剂是客体关系和情感经验,客体关系即母婴关系。情感经验即母婴间的情感态度。
所以,如何让一个人——一个婴儿完成整合,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母性的环境(代表客体关系),一个是正向的情感态度。幼儿园的孩子,一年级的孩子或者小学低年级孩子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一些广泛性的抑郁,某种焦虑,如果你想缓和它,就先给“母性的环境”(接纳、支持、理解、共情、包容)和“正向的情感态度”(及时的回应,回应的方式是正向的情感态度)。因为他们的自我一定是碎片化的或者整合度不够,或者发展水平不够高。
这对我们当老师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个上课老走神的孩子,我们可能得先提供这两个要素。但作为教育者,老师更多时候是扮演父性的角色——理性的、逻辑的、力量的、目标的、明确的。
所有的社会关系都从母婴关系开始,它是人一生第一个社会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