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一书
01
今天我偶然读到一本又实用、又有内涵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卡罗琳·塔格特,她是英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资深媒体人,曾经主持参与了BBC著名纪录片《与恐龙同行》《大猫日记》等图书编辑工作,在英国的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场纪录片热潮。
在她长达三十多年的编辑、出版生涯中,由于经常会去拜访英国各地的作家,参加各地的文学派对和文学节,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社交实战经验。
卡罗琳·塔格特把自己在社交过程中积累的实战经验进行提炼后,为我们奉上了这本《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参与社交和指导社交的经验,提出了一个很独到的观点:真正好的沟通技巧是转变自己的思维角度,用换位思考来让对方感到温暖有趣。
02
首先问一个问题:如何让谈话成为高质量的沟通呢?
本书里有答案——我们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仔细考虑对方需要什么,努力为对方着想、让对方感到舒服,才能让谈话成为一次高质量的人际沟通。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开始一场谈话,和别人谈话不知道该选什么样的话题,交流时别人对你的谈话没有兴趣,那么这本书会成为你的“社交宝典”。
此书亦受到英国多位著名作家、报纸主编等社交大咖的强力推荐。
作者对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来掌握谈话技巧,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交谈中的换位思考。交谈中的换位思考就是在交谈中仔细考虑对方需要什么,努力为对方着想、采取让对方感到舒服的说话方式。
二、换位思考的三个实用技巧。在交谈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外部接触、话题选择和情绪交换三个技巧,做到换位思考。
03
最快乐的谈话里没有竞争,也没有毫无价值的空话,而是一次平静、平和的情绪交换。要想做到这一点,换位思考必不可少。
什么是换位思考呢?其实就是仔细考虑对方需要什么,努力为对方着想,让对方感到舒服、有趣。
优秀的谈话者是那些真正对别人感兴趣,并且以了解别人为乐的人。因为对别人感兴趣,所以他们会成功避开自说自话、尴尬冷场的陷阱,多了解对方的信息,顺便调节自己的表达内容,对于相互间差异太大的内容,也会适当转移话题,尽量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让别人也有机会表达自己。
作者认为,要想让一场谈话顺利进行,最有效的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询问对方的情况,这些方式包括:你认为呢?你来自哪里?你能细说说吗?通过这些方式来暗示对方你很乐于去听他们接下来会说什么,这样会让对方感到很开心。
要想做到换位思考,别人对你的回应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物。
人们看待一件事情的角度可以体现他们对这件事情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如何回应你可以指导你怎样继续进行谈话。
比如,几个人聊天时提到了最近总下雨,有人会说“下雨其实对花园里植物的生长有好处”,那么你就可以问问他是不是对园艺感兴趣,他很有可能会给你肯定的回答,否则他就不会好端端地把下雨和植物联系起来。
换位思考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参照物是信息的付出和索取。谈起怎样在事业中取得成功时,很多谈话高手会特别重视“弱连接”,它是指你和你有过一面之交的人、朋友的朋友之间的关系。
与它对应的“强连接”是指你和家人、朋友和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强连接”对应的人属于那种你总能见到、十分了解并且如果你需要的话就会帮助你的人。
04
接下来为你分享换位思考的三个实用技巧:外部接触、话题选择和情绪交换。
第一,外部接触是指借助衣着打扮、面目神态和肢体动作来进行换位思考。
社交场合大家接触的时间其实比较短,得体的服装和形象会让别人感觉舒服,从而对你建立一个不错的第一印象。
那么,如何才能给别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呢?
①、要先从外表入手。比如着装,虽然不需要时刻保持西装革履,但要尽量让你的着装与周围的气氛相适应。
比如说,参加一个聚会之前,你可以提前与主人联系一下,看看这个聚会是什么主题,来的客人是什么身份,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自己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得体的着装会让人觉得你很有修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人过于在意自己的打扮,他们穿特别隆重的礼服或者化很浓的妆容参加朋友聚会,这个反而会暴露内心的不自信,其实只要选择让你感到舒服和自在的衣服、妆容简单大方就行了。
②、除了外表以外,我们的一举一动其实都会影响别人和我们交流的欲望。
比如眼神,如果你故意逃避和他人的眼神交流,会让自己看起来有点心不在焉、畏畏缩缩;但如果你一直盯着别人看,也会让人觉得有侵略性。
正确的眼神交流应该是正视对方的眼睛,然后把眼神转向对方的嘴巴,接着再看看对方的眼睛,时不时鼓励性地点点头,这表示你正在用心听,而且很感兴趣。
③、还要注意一下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肢体动作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比如,站立的时候把手插到口袋里不仅会让你看起来很懒散,还会让人觉得你现在很无聊;跟人说话的时候身体往后倾斜,意味着对方的话让你感到不自在或者你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而如果身体稍微向对方倾斜,说明你对谈话的内容很感兴趣、听得很投入;当你抱臂站在那里的时候,说明你比较拘谨、有较强的防卫心理。
这些看上去无关紧要的肢体动作,其实正在暴露你的情绪,从而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除此之外,你与别人的距离也会影响别人对你的态度。
一般来说,一米左右的间隔对于大多数互相不熟悉的人来说是最为恰当的距离,保持这个距离,你们既可以有肢体接触,但也不会因为一些亲密的举动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建立在为别人考虑基础上的外部接触,是实现换位思考的第一步。
05
实现换位思考的第二技巧:话题选择。
不把谈话当成一个麻烦事只是起步阶段,更高级的阶段是把它当成一个机会,通过谈话增长知识,增进感情,甚至打动对方。
要想做到这一点,选择合适的话题,让你的谈话变得温暖有趣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能。
谈话需要双方都对谈论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聊天的一方滔滔不绝,而另外一方只能回答是或嗯,那么,这场谈话能进行下去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所以,我们在谈话过程中,特别是谈话开始的时候,要选一些能让对方往下说的话题,也就是开放式话题。
日常聊天中,我们会经常谈到自己身边的事,既包括开心的事,也包括悲伤的事。
这些话题非常微妙,稍不注意就会碰到别人谈话的“雷区”。
那么,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来避开敏感话题呢?
①、要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下对方的观点。比如,当你知道谈话对象对某位公众人物持肯定态度时,你就不要选择批评这位公众人物作为你们交谈的话题。
②、对于那些比较微妙的话题,你需要在参加聚会之前向主人尽可能地打听清楚有什么“雷区”是不能触碰的。
比如在聚会中有没有刚刚遭遇了婚姻巨变,有没有谁的家人刚刚离世等等。当你掌握的信息越多,你和对方就会站在一个信息量平等的位置进行对话,这样就会更好地避开令自己和别人尴尬的话题。
③、在社交场合,我们遇到的人可能来自各行各业,这个时候,要想让大家都能有一段比较轻松愉快的谈话。
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向专业人士咨询某一专业的问题。
比如不要在社交场合问你遇见的医生某个病的治疗方案,不要问律师怎样处理你遇到的法律纠纷,也不要问投资人你现在的投资计划是不是合适。
⑤、万一我们还是不小心遇到让自己和对方感到尴尬的话题,又该怎么做呢?
作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岔开话题,把谈话引导到一个不同的方向上去。
如果出于某些原因很难转移话题,你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万能的答案,比如“这事说来话长,我们谈点有意思的事吧”。“
这个咱们以后慢慢说,先聊点儿别的吧”。通过含糊其辞来让自己避开尴尬的局面。
06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实现换位思考的第三个技巧:情绪交换。它是指通过观察不同的场合下人们的情绪,来决定自己说什么、不说什么。
谈话的时候,即使是面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他和你交谈的情绪和目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真正做到换位思考,要观察人们情绪背后的真实想法,设身处地地为交谈对象进行考虑,并根据对方的需求来安排谈话内容。
当你和聚会上的一些人针对某个问题各自有强烈冲突的个人观点时,过度谈论这个问题可能会冒犯到别人,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对别人的情况更加敏感一些。
比如,谈到单亲家庭的孩子时,你可能会侃侃而谈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受到父母离异带来的这样那样的影响。
这时如果你注意到有的人眼神开始回避、找借口上洗手间,就应该及时意识到可能他从小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或者他现在独自带小孩,这个话题对他来说过于敏感,不应该继续谈下去了。
作者在书中指出,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定要看情境,不要以为口无遮拦地脱口而出是真诚或者真性情,这其实是一种没有教养和礼貌的行为,因为很有可能会冒犯对方。
不顾及对方的实际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立场与对方不一致或引发了对方的消极情绪,对方很有可能迁怒于你,导致他无法理智地就事论事。
所以涉及需要发表观点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当时的情境和对方的情绪。
而在婚礼、生日宴会、庆功宴等场合要跟周围的人保持一致,尽量开心起来会更加应景。
作者谈到,要想更好地体察对方的情绪,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倾听。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是成为一个好的谈话者的前提。
当你想加入到一场正在进行的谈话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去倾听,了解他们说话的内容和情绪,看看现在是不是参与到谈话中的好时机。
这样既能参与进去,又不会出现说错话让别人产生消极情绪的情况。
这本书读完后,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不同的场合要考虑不同人的需求。
只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别人才会从你的谈话中,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感受到你言语的温度,进而感受到你的友好和人格魅力,人们会乐于与你交流,与你分享他们的一切。
这不仅会让你在社交场合左右逢源,还会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加宽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