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庆节外秦淮探访记

国庆节外秦淮探访记

作者: 邱继祥 | 来源:发表于2021-10-02 16:26 被阅读0次

1

我虽不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却也算个“老南京”,满打满算已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大几年。你到南京来若要向我问路,我也许能为你提供不少方便,因为我少时曾在城中住过三年,工作后便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北,而闲暇时偶尔也城南、城西、城东地逛逛,大道路自不必说,连一些偏僻的小巷子也了解不少。这让我感到很满意,曾经在同事面前自诩为“活地图”,虽然经历过一次带着同事在城南迷路的事情,但自信心一点也没有受到动摇。

可有时我又感到自己对于南京很是陌生。因为关于它的趣闻掌故、历史传说、风流遗韵等等,我实在知之甚少。这些东西虽然在网上能够查个一清二楚,对我来说却没有吸引力。因为就像对待一位明星,从八卦里了解她的兴趣爱好、情史情事、文身杯罩,并不能拉近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不能聊解哪怕一丝一毫的一亲芳泽的冲动,这样的知识多了,反而会成为负担,成为令人沮丧和遗憾的源头。所以,南京就在这里,我就生活在她的土地上,她却成为了我熟悉的陌生人。我有时想,如果由我担任导游,一定是不称职的,只能相当于一个功能极其有限的冷冰冰的导航仪而已。

适逢国庆节来了,是秋高气爽的天气,我决定到外秦淮边上走走。于是骑车来到定淮门桥下,在烟柳荫下的鹅卵石和水泥板间隔铺就的水边小径上这里张张,那里望望。

定淮门桥下所摄

2

也许是天气非常炎热的缘故吧,河边的人很少,河面上几乎没有船只,水波却荡漾得招招摇摇。传说中的画舫、帆影、渔歌自然无从寻觅,对岸小区鳞次栉比的高楼的倒影便在绵长柳丝的簇拥下晃晃荡荡。严整稳重的大楼仿佛是孩子用布片折叠的大玩具,黄色的、白色的、杂色的褶皱悠悠变幻着姿态。我觉得水中的高楼和树影才是真实的存在,不确定比确定更永久。由于北边的三汊河桥挡住了视线,我看不到外秦淮的入江口,但我知道入江口就在那儿,便失了往北走的兴致。往南看,草场门桥就在眼前,而水边的小路似可骑行,我便从高处搬下自行车,一路向南。

鹅卵石和水泥板间隔的小路颠簸得很是舒服。一路上不时会遇到台阶,遇到了便搬着车子下台阶、骑行、上台阶,太阳在头顶炙烤,一会儿便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我要一路向南寻找外秦淮的转折处,便不能畏惧这些。过草场门桥、清凉门桥、汉中门桥、水西门桥,一路上的风景大同小异。水西门桥南部的老西水关码头那里,水边的小路断了,我得将自行车扛上河岸,于是在这里看见了“赏心亭”。这个名字我是熟悉的,可在这里与它不期而遇还是让我感到意外,因为当年辛弃疾在此“遥岑远目”看到的“玉簪螺髻”我却看不到,自然为山川形胜的历史变迁长吁短叹。

太平盛世里,我们自豪着,也遗憾着。

告别赏心亭,又寻一处台阶,下到水边继续骑行。汉中门到集庆门的那道巍峨的明城墙便出现在视野中,可惜水边的路又断了,我再次上大路,一路来到集庆门桥,见对岸的河边有路,便穿过集庆门桥,再次下到水边,台阶路更多了,我便再次上岸,在大路上骑行了一段,很快便来到了外秦淮的南端尽头,东边是凤台桥、西边是赛虹桥。外秦淮的水在这里分成两路,一路折向中华门前,应该一直到东水关;一路穿过赛虹桥,应该流向古称白鹭洲今称江心洲东边的夹江。我见对岸的水边有路,而且有一面写着“秦淮胜迹图”的图文并茂的长墙,便折回头,过集庆门桥,从南侧下到水边,来到那面画墙下。先看到的是笔力遒劲的画的序文,老实说,我被震撼了。

作画的是我曾经的一位同事——原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美术老师孙元亮先生。他创作的是一幅长达十七米多的画卷。我与孙先生共事时间并不长,好像我调到五十中不多久,他就退休了。而在共事期间,我们几乎没有过接触,或许说过话,只记得这个名字和与名字相关联的瘦高而内向的他的模样。他画的几乎是内外古秦淮的全景图,再现了六朝古都某一个历史(大概是明朝)时期的作坊、军政布局、市井、画桥、自然等阜盛旖旎的风光……这幅画是用线条勾勒在古铜色的底板上的,兼有绘画和雕刻的双重特点,气势磅礴、规模宏大,非胸藏丘壑锦绣者不能为也。它让我联想到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上的人物、飞鸟、走兽、树木、花草无不纤毫毕肖。再往前走,就看到了启功先生的横排题图和赵朴初先生的竖排题图,均气韵生动,与巨幅画作相映生辉。想不到,貌不惊人而又为人低调的孙先生竟是一位必将流芳百世的大画家!我对孙先生肃然起敬,同时觉得似乎与先生神交不浅!当然,所谓的“神交”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

行至长干门,我可谓人困马乏,在一棵樟树下的环形木椅上躺下来,什么也不想地睡着了。穿过树缝的阳光烤醒了我,我便起身骑车继续前行,远处大报恩寺的塔影倒映在外秦淮潋滟的波光中。我要到东水关去,可是到长干桥,便无法前行了。于是取道老门东边上的上江考棚,经江宁路,一路来到武定门。在城门口稍事休息,发现今天是不能探访东水关了,因为我不想刻意绕道前往。想寻一处城墙边的水岸北上,发现禁止车辆通行,于是顺龙蟠中路向北,发现有一条路叫“酒精厂路”,便拐进去,经解放南路到大光路,再到中山东路,来到逸仙桥下,顺内秦淮水边骑行二百余米,到太平桥上大路,在拐角处读到一座玄武区人民政府2017年立的碑,上面刻着《杨吴城濠碑记》,大意说南京五代十国时曾历杨吴政权,这段城濠是当年内秦淮之北支,曾经水清帆净,一直联通到浮桥、北门桥、竺桥、乌龙潭,后太平桥以西淤断,以南则成黑水臭沟,经最近几年治理,水质得到改善。我实在累了,便从东大影壁经鸡鸣寺回家去。

孙元亮《秦淮胜迹图》

3

这次外秦淮探访,一路上看到不少垂钓者,他们全身上下只露着眼睛和双手,所获并不多,但个个都气定神闲,在我眼中倒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老实说,我很羡慕他们。如果有一天,我有那么悠闲该多好。我曾向其中一两位问路,汉中门桥边的一个告诉我“水西门桥还在前面”,赛虹桥边的一个直接没有搭理我,大概他没有听到。

我也听到过定淮门桥对面的一段歌吹,看到过集庆门桥边祖孙三代在演奏萨克斯,曲子是《十送红军》,这些都很令人神往。

在长干桥边,我自然联想到了李白的《长干行》,这是一个甜蜜又忧伤的爱情故事,如果发挥想象,似可拍成一部情味悠长的电影。可恨的是我的人生缺少经历,心中并无半点锦绣。如今长干里还在,可许多的老地名却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于是我联想到自己的家乡,现在的村子非但失去了原先的名字,老家人甚至都说不清如今的名字了。

大报恩寺塔影

4

回来后我想的较多的是:本次探访为了什么?又访到了什么?模糊的结论是:为了一点历史遗留的乡土情结,访到了自己心灵的空虚和无着。

作为一个被工作和生活牵着鼻子走的人,连试图在故乡的泥土里摸爬滚打而产生亲近欢喜的情愫,可能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何况客居异乡的游子?故乡之于我们,也不过是一个怀着悲剧情结遥望和怀想的地方而已。或许正因为此,客居中的唐代大诗人王维一口气写了三首诗: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南京,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孩子的第一故乡,我们真的对她了解太少、亲近太少、用情太少了。希望所有人对自己的故乡,赶快了解,用心亲近。人生如倒映在外秦淮水中的高楼大厦,确定的东西永远都是缥缈的。历代的大诗人、大画家、大学者们,当代的孙元亮先生们的伟大功绩,正在于将缥缈的人生定格为一个个确定的瞬间,成为可以触摸和感知的历史。

杨吴城濠碑记

相关文章

  • 国庆节外秦淮探访记

    1 我虽不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却也算个“老南京”,满打满算已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大几年。你到南京来若要向我问路,我也...

  • 秦淮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O記_Chris(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

  • 南京东水关遗址公园

    东水关是内、外秦淮河的交汇之处,东水关的一大作用就是保持内秦淮河的水位高于外秦淮河。"古墙"指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南京...

  • 秦淮河记

    秦淮河记 文/徐高杨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 秦淮河,不只是一条河,历史和文人墨客...

  • 秦淮河记

    秦淮河记 文/徐高杨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 秦淮河,不只是一条河,历史和文人墨客...

  • 夜游秦淮记

    秦淮河畔一直都是文人墨客喜欢的去处。几百年来留下来多少印记。

  • 记秦淮灯会

    在一片“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古老的南京城又焕发了新的生机。王安石在这里睡去,诗情画意和文化气息却在这里醒来。不知踏...

  • 瓮城 * 外秦淮河

    南京老年人一般知道瓮城一说,年轻人和来南京旅游滴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有个中华门。 这里就说说这个瓮城,中华门瓮城外临长...

  • 地府探访记

    时过人定,万籁俱寂,余独处幽室罢,乃携琴书归舍。友人来信,言仍忙于案牍未歇。骋想人生弹指,碌碌之间为功为名,...

  • 中秋探访记

    每年的中秋和春节探望孤寡老人已将近十个年头,中秋将至,带着众多爱心人气的爱和捐赠款,作为爱心大使的志愿者,我们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庆节外秦淮探访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hm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