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爱人明天要回来了,为了迎接爸爸归家,女儿提议再把柜子整理一下就齐活了,这两天前前后后已经把该洗的该打扫得搞得差不多了,我当然赞同。
拾掇了半天,投出来两大袋子旧衣服,虽是旧衣服,但看上去也有七层新。因为女儿瘦高挑,裤子年年短,年年置换。但是,上衣就少多了,一件可以穿上几年。几年前的小姑娘特别喜欢牛仔裤,胖腿的、紧身的、破洞的、七分长的、九分长的,件件都盛满了回忆,孩子每件都爱不释手,我已经责令她拾掇拾掇该丢的丢好几回了,今晚终于忍痛割爱,仿佛丢掉了快乐的童年。
望着眼前两大袋子旧衣服,时光穿梭到30年前。
因为排行第三,童年的我,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基本捡拾哥姐的旧衣服。
记忆最深的是那件带四个兜的黄军褂,显著特征是仿照那个年代部队军人的军装,土黄色或者军绿色,上下各两兜,每个兜上面都配有“兜盖儿”,兜盖儿中间有颗纽扣可以密封,使其牢固性更强,关键兜特别大,想装什么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带上兜盖特别精神,神气得很。
那个时代好像是现在提倡的“红色系列”,什么红色传人,红色故事,红色活动。就连起名字都要带红字。一点不假,我们兄妹四人名字里面都带个“红”字,父亲说这是听党的话、跟党走、爱党、爱国的具体表现。当然也有另外一种“爱国”起名方式,我老家邻居,老大“拥军”,老二“爱民”,老三“团结”,很久以来就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如果再生了老四叫什么呢?母亲说:“紧”。这大概也是一种潮流吧。扯远了,回归到黄军褂,哥哥成绩好,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四兜黄军褂”。瞧,“军装”上身英姿飒爽,再在左上兜别上两支钢笔,甭提有多帅气了。那个年代,别上钢笔俨然文化人的标配。
小时候的我像个“破小子”,好羡慕哥哥的黄军褂,做梦都想穿到自己身上,可是怎么可能?那时候衣服可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好在哥哥大我几岁,他终于小学毕业了,我也到了能穿黄军褂的个头,嘿,美的我呀,仿佛就是“驻校司令”,走路带风,雄赳赳气昂昂,气死喊起立的大班长。这件黄军褂承载了我小学的整个回忆。
上中学了,我依然没有穿新衣服的机会,因为哥哥师范快毕业了,他的校服基本用不着了,我对那件印着“汝南师范”四个大字的蓝色校服也情有独钟,因为那是身份的标志,这表明我们家有一个人要当老师了,要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了,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啊!尽管要不厌其烦地给别人解释,“这是我哥的校服”,解释校服的主人,成为我幸福的烦恼。
每次穿着哥哥的校服在校园内穿梭,都会引来羡慕甚至嫉妒的眼光。嘿嘿,管他,我内心都是激动甚至狂喜的。说来奇怪,好像这件校服真的有魔力,小学时候学渣的我——渣到中学考了两年才考上,初中开始开挂了,成绩一路领先,以绝对优势也考到了哥哥的母校,也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现在想想,那件校服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只有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得到它。
时过境迁,那个时候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能这么优越,一年可以添几茬衣服,穿不旧就得扔去。除了不住慨叹发展之迅猛之快捷,还要把养生、健康、长寿提到议事日程,因为好日子在后面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