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解的书是英国作家威廉•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硬币,代表着世俗的现实;“月亮”高高悬挂在夜空,象征着理想和自由。两者都闪闪发光,本质却完全不同。多少人会为了六便士,放弃了心中的月亮,又有多少人能摆脱世俗的羁绊,成为世人眼中清冷的月光?
小说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做到了,他放弃了体面的工作和优渥的生活,抛妻弃子,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甚至流浪,只为了摆脱一切束缚,自由自在地画画。他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对他而言,生命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为所欲为。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活得恣意潇洒,没有任何遗憾,至于别人的评价,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在他生前,他的画无人问津,在他死后,随便一幅画都能卖到令人咋舌的高价。但是,任何事情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在意的只是画画本身。
小说来源于生活,斯特里克兰德的原型,就是法国画家保罗•高更。书里书外,原型和虚构人物的契合点在于:他们都在追求自由、梦想和生活。他们想要的生活不是常人哏里的“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而是一种精神状态,艺术追求。
这让我想起了李叔同大师。大师的一首《送别》,让多少背上行囊的莘莘学子,心中激情澎湃,眼中热泪盈眶。他对文学,对音乐,对美学,对书法,对戏剧,对佛学,都有非常高的造诣,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学术财富。他出身巨富,后虽家道中落但仍为畗足。成家后与两位妻子的感情也非常深厚,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位集才德于一身的大师,在37岁的时候,给妻子留下一封信,毅然决然剃度出家。
他不为什么,就是从小受过佛教的熏陶,也许心中向往之。出家后,他立志弘扬律宗,律宗是佛教所要流派中,清规戒律最为严格的分支。他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究,浅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终成一代高僧大德。他就是用他的行动,成就他心中的梦想。
佛法清规,是他抬头仰望的月亮,俗世中的一切,就是那枚所谓的“六便士”。不过,大师的这枚六便士,即便镶嵌最宝贵的钻石,也无法衡量其价值。
(补昨天的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