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21“家庭治疗”团体课作业

11.21“家庭治疗”团体课作业

作者: 林颖悠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22:34 被阅读41次

    参加这个团体已经一个多月了,可是请假、迟到,种种不顺好像总是在阻隔着我顺利融入它。心里偶尔会冒出一种闷闷的感觉,仔细地体会了一下,是一种孤独感。有时候好像我人虽然在现场,但并非整个都在,而是有一部分游离着,在审视、在思考,无法全然地投入。


    来说一下这次听课给我带来的一些感想吧,一己之见,请老师和同学们多多指教。

    “假设”这个词一开始给我一种“轻触”的感觉。让我联想到中医,经络理疗要先轻触经络上的穴位,如果患者对某个部位的触碰特别敏感,一触即疼,发出“啊,是这里”的声音,这个穴位通常就是需要加力打通的关键部位。中医称这种穴叫“阿是穴”,没有定处,总是在变,全看患者自己的反应。

    心理咨询中的假设起初连“轻触”都没有,可能只是咨询师的一个意动,要不要把它化作“触碰”,用多大力度去“触碰”,都是不确定的。唯一确定的是,咨询师要稳住自己,即使在意念像魅影一样满脑子飞舞的时候,依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都是意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说“We see the world,not as it is,but as we are-or,as we are conditioned to see it."我们所见到的世界,并非如其所是,而是我们自己的投影,或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就像后现代建构论说的,没有事实,事实是人的想法建构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咨询师和访客,甚至和访客全家的相遇,就是“我以为”、“你以为”、“他以为”……在咨询室里的相遇。如果说每个人的基本假设是他的“心灵地图”,咨询师的工作前提在于他的地图是可以不断扩容的,就像录像里看到的那样从鸡冠的一部分,一直扩大到茫茫宇宙。

    地图可以扩容,所以有机会遇到来访者的那个版块,就有了理解对方的可能。但是这两张地图会在哪里相遇,在什么时候相遇,其实是未知的。唯一确定的是,咨询师让自己的心灵越放松,越开放,他和来访者相遇的机率就越大。当他们真正相遇以后,来访者的心灵地图也有可能扩容,从而看到更多机会,更多希望。

    来讲两个故事,说明一下我理解的“自我投射的心灵地图”和“管中窥豹的心灵地图”。

    有一次我坐高铁,书包有点重,我一上车就先把它放在头顶的行李架上。我刚坐下,乘务员走过来,看着包问:“这个包是谁的,装着杯子的?”我一听,心一紧,“是我的,怎么了?”乘务员说:“最好能把杯子拿下来,以免滑落。”我听完,心一下子就放松了,并且隐隐地对乘务员产生了一些内疚。原来,刚听到她的话时,我头脑中立刻出现一个假设“找茬的吧?”。由于当时身体疲惫,我没有及时察觉这个假设,回答的语气并不友好。后来反思,是我把自己的不安全感投射给了外部世界,而把自己思维的阴影,当成了事实。

    再说另一个故事,开头是这样的:三个小男孩,大的七八岁,小的也就是三四岁,在地铁里疯跑打闹,到处撞人。他们的爸爸,一个衣着邋遢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坐在那儿,对此熟视无睹,毫无反应。

    看到这里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一个不负责任的大人和三个熊孩子,对吗?

    可是如果之后我们有个机会听那个男人说,他的妻子,也就是三个小男孩的妈妈刚刚在医院病逝,之前他已经在医院里照顾了妻子一个多月。

    这时我们是否可能会有一种新的理解:原来男人在长期的照顾中精疲力尽,在突然的重大打击下变得精神恍惚,无力他顾;男孩们难以接受妈妈的离世,用打闹的方式发泄负面情绪。

    到这里是真相了吗?

    不一定。

    我们看到的始终只是“心灵地图”的一部分,如管中窥豹。

    如果说管中有一点光,大概就是像王老师所说的,那就是访客或访客一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诉求。我想只要循着这点光走过去,无论最后是不是得到了“真相”,最终还是能让访客或访客家庭接近这个目标的。

    柯南说“真相只有一个”,案件的真相确实可能还原,可是人心却没有唯一的真相。就连柯南,不也向小兰隐瞒了自己是工藤新一的“真相”吗?而他的目标就是:保护他的爱人,希望大家都能够平安幸福地生活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21“家庭治疗”团体课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vt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