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自己人生的CEO》金句整理

《做自己人生的CEO》金句整理

作者: 留白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12-07 16:28 被阅读0次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就本质而言,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是对人的洞察,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既然胜不可以居功,那么败亦不必担责。

    我不用为他人的困扰负责,我也不会把自己的困扰推给他人。再精炼一点就是:谁困扰,谁负责。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我们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但要获得幸福,首先要做的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一个说了算的人,一个让人信服的人,靠的不是大嗓门,不是盛气凌人,而是非常准确地改变对方的心理预期,从而举重若轻地改变对方行为的能力。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找到他的痛点,精准地改变他的心理预期。

    “表达”就是行使权力。把自己的想法、建议表达出来,等于是在和别人说:我是有权力的。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建议,员工可以用“给经理的信”这种形式来向经理表述绩效协议的要点,双方就预期结果、指导方针和可用资源深入讨论,以保证目标一致。

    什么叫强大?强大不是掌控一切,强大是清楚地知道,我做的每件事儿,都是我要做的,不委屈,不抱怨。就像是对自己说:我看到了,是我在授权这一切,我之所以交出“钥匙”,是因为我想获得一些别的利益。

    很会谈判的妈妈会这样对孩子说:“亮亮,你不能打妹妹,快向她道歉……现在,你需要冷静5分钟。你知道我爱你,你一直都很棒,但是打人是不被允许的,不但在这所房子里,在其他任何地方也都一样。你坐在楼梯那里想想。等你回来以后,我们一起做饼干。”这是非常棒的表达方式。它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是丰富的、有层次的。这段话清楚地包含了赞扬与界限、对和错、关系和规矩、爱人和勇士。

    很漂亮地拒绝,我可以说,老板,我知道你也很着急,但是我现在手头有一份更着急的工作。如果你能再给我半小时,我先把手头这份工作完成,就会比较容易全身心地去处理你要跟我谈的事情,否则我担心两边事情都处理不好,会耽误工作。”

    只要我想解释这件事,就总能找到或编出一个理由,给这件事情一个交代,似乎是有个交代就够了。可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我们仍然停留在原地。为什么我们这么执着于给自己一个交代、一个解释?这涉及心理学中的一种防御机制——自我合理化。人类是非常执着于为所有事情找理由的动物,相信所有事情都是合乎逻辑的。

    用客观的视角、具体的描述来代替主观上的笼统的评价,这就是“具体描述”,它可以大大削减标签的魔力。这样我们就会从他“哪儿都不好”这样的对立中,走向他“只是在某些事上做得不好”的清醒里,在两人的互动中也有了更具体的发力点:我真正想让他改变的其实只是具体的某一个行为。

    “例外观察法”就是让我们在每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中都有办法找到特例。只要找到那个特例,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每一个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物种,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学,来适应这个世界。

    的主角。如果你想和他建立沟通,就需要调整到他的情绪频道上,以他为中心。在这样的沟通中,主语就不再是“I”(我)了,而是“YOU”(你):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受到了……我们把这种沟通方式,称为“U型沟通”。有没有觉得“主语转换”这个方法,有点儿耳熟?是的。这就是我们在第一章中提到过的,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核心学说“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它的核心概念是:谁困扰,谁负责。具体应用在“沟通”上,就是:对方困扰,对方负责,以对方为中心。那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U型沟通方法一:学会发放“邀请卡”,打开对方的话匣。以对方为中心,就是邀请他表达,把话语权留给他,让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如用这样的引导性语言:“哦,是这样啊?”“愿闻其详”“展开讲讲”“我想听听你的想法”……这些话,看上去没有任何“营养”,没什么信息量。可是,它们不带有评价,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我很期待听到你的感受”“我尊重你的想法和情绪”“我希望更多地了解你”……它们就像是一张张“邀请卡”,能让对方打开沟通的大门。

    U型沟通=你+感受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你不必喜欢、崇拜或憎恨你的老板,但你必须管理他,让他为你的成效、成果和成功,提供资源。这种积极的做法,就叫作“向上管理”。

    领导变革大师约翰·科特表示:这世上没有完美的老板,他们没有用不完的时间来思考每一个下属的需求,也没有用不尽的知识来解决每个下属的问题。

    知名管理顾问马歇尔·戈德史密斯指出,对待老板只需把握一个原则:“你怎么服务你的头号客户,就怎么对你的老板!”服务客户,是为了能达成自己的业绩,那么对待老板,也一样,是为了能让老板为我们提供协助,达成我们自己的目标。想想看,如果头号客户拒绝了你,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你是不会就此放弃的。面对老板的拒绝,你也应该保持这种态度,不仅不气馁,还要更努力找出他的需求是什么。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不是掌握了几条技巧,就可以一蹴而就。所以,这需要我们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进行“观察”和“询问”。这种观察要真正把“我”放在这件事以外,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去考虑他想要什么。他以什么事情为中心?他更重视什么?他最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的雷区是什么?他会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从他的角度出发,找到符合他的真实需求。但只是观察还不够,因为有可能那只是我们自己的猜测,所以在观察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些其他手段,比如反复地询问,来确认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这样评论:如果你的出发点就是讨人喜欢,你就得准备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妥协,而你将一事无成。

    如果在原定的框架中,我们找不到合作的契机,那就创造一个新的框架;如果我们在局部上需求不同,那就在整体上寻找共识;如果我们在方法上产生分歧,那就确认目的是一致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向上管理。

    家庭治疗大师米纽秦有一句话:你是他的囚徒,也是他的狱卒。这话说的就是某一些家庭里这种相互控制的关系。一方面,父母在“控制”子女,另一方面,子女又会主动汇报,用自己的事“控制”父母。双方互相控制,爱恨纠缠。关于控制,我还有个故事想讲。中国著名文学家胡适,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但在他的人生中,也有“被控制”的时候,他的婚姻完全是由母亲包办。作为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的胡适崇尚自由恋爱,可胡适并未像其他有些青年一样毁掉婚约,而是继续维持。对此,胡适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对此,胡适的解释是:“宁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一旦把关系看成是强弱关系,我们就会很容易变成一个强势的指挥者。我们会误以为“让父母保持健康”“让孩子完成作业”只是我们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去指挥他们怎么做,却忘记了这也是对方主动的意愿和想法,更意识不到其实我们是有共同目标的。还有一个我们意识不到“合作关系”的原因是,我们非常容易陷入一种“争对错”的思维当中。

    只有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看到不同角色的重要性,才能拥有更高层面的认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自己人生的CEO》金句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wn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