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喜欢用数字说事。从“一路平安”到“十全十美”,每一个数字都有说道。 现代汉语中,用“一”字开头的成语就有100多条 。还有人喜欢用数字写诗。最有名的当属北宋哲学家邵雍。他在《山村咏怀》中写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把十个数字全都写进诗里。在现实生活中,像邵雍这么有才的人只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人最喜欢和最常用的数还是一个“八”字。不管是选车牌号码还是手机号码,人们总是希望有个“八”字。日常生活中“八”的使用率更高。比如上供的桌子叫八仙桌,过年的菜叫八大碗,占卜问卦叫批八字。……还有八大菜系,八仙过海和文学流派中的唐宋八大家。……不知为什么都离不开这个八字。但真要说起“八”来,就不能不说一说佛教中所讲的八苦八戒和我们现实生活中与八相关的内容。
佛教中所讲的八苦八戒,虽然知道的人不一定很多,但八苦八戒中涉及到的内容却与尘世中所有的人都息息相关。何谓八苦?佛经上说八苦就是“生老病死”,以及“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阴炽盛”这八种情境,它所给人带来的感受就是八苦。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后面的四种苦倒是可以调整,甚至是可以减缓的,你只要看得开,想得通,放得下,你的痛苦就会减缓,甚至消失。如果你要太在意,太执着,或放不下,那么你活的就备受煎熬,甚至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人这一辈子,谁不希望与自己的亲朋好友长相厮守?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你想明白了,痛苦也就不再折磨你的身心。“求不得”也是一样。求不得时,就要学会放弃,你放下了痛苦还会有吗?至于“怨憎会”与“五阴炽盛”,带给人的痛苦,那是你自己找来的烦恼。人生在世“适者生存”。虽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可增减衣服的自由却在我们自己手中。想看的人见不到,不想看的人却又低头不见抬头见。谁也不敢保证一辈子遇不到这样的事情,你如果不能释怀,那你的痛苦真的就是自找的。既然话不投机那就不说,既然一见就烦,那就不看。这样的道理,谁都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呢?恐怕原因就是佛教中所说的“五阴炽盛”。
什么叫“五阴炽盛”?五阴又叫五蕴。就是佛经中的“色,受,想,行,说”。说通俗一点就是人的欲望,喜乐,烦恼和痛苦的集合与积聚之后,从而导致五阴产生无名的烦恼,在我们心中不停燃烧,并让我们感到烦躁,焦虑,抑郁,乃至有苦难言时的一种感受。这样的痛苦是经常的和大量的,甚至是终生都难以摆脱的。
人生八苦伴随人的一生,莫说凡夫俗子就是学佛修道之人,也难以摆脱人生八苦的纠缠。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要想减轻甚至摆脱人生八苦,那就得修身养性,学佛修道。只是学佛修道也是有戒律的,而且这个戒律也与八有关,所以又叫“八戒”。
佛教中的八戒,虽然与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没有任何关系,但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贪财贪色贪吃又贪睡的猪八戒后裔。对于这些人而言,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己是很难,更不要说“不着香华”,“不坐卧高广大床”,和“非食时即食”。对俗人而言,八戒几乎等同于不食人间烟火。特别是八戒中的后四项,不光不让你追求物质享受,甚至连一日三餐的晚餐都要戒掉。因为非食时即食就是让人们过午不食。过惯了一日三餐的芸芸众生谁能去做这样的苦行僧?所以佛教中的八苦,八戒虽然与我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我们只能知道,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包括我在内也是如此。
倒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与“八”有关的内容,我们还真得用心思去想,用行动去做,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八荣八耻”。他既是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它还是一个合格公民做人的底线。
20226.6于银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