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在何种情况下能够迅速成长呢?痛苦的程度足够大时,便会迎来成长的机会。
不少人常常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只要现况不再恶化,他们便会继续维持原来的生活方式。这种现象显现出人性中的懒惰,无形中让人们习惯于安逸带来的安全感。
虽然在顺境中寻求成长的人确实存在,但始终为数不多。真正的改变往往来源于“不得不”的状态,只有当痛苦不可承受时,变化才会酝酿而生。即便在逆境中,愿意致力于成长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遇到痛苦时,许多人往往选择逃开,或者向朋友倾诉,或者借助酒精与美食解压。情绪得到宣泄后,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体现出典型的“伤好了忘记痛”的心理状态。
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痛苦的时刻恰恰是你最想推翻和重构自己的时机。因为那种深切的痛,使你渴望逃离困境,不想再体验一次这样的痛苦,这时对目标的渴望成为了你不断前进的动力。
人们时常说“道理我明了,但就是无法付诸实践”。在我看来,这往往是因为对结果的渴望并不强烈,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假如一切都能随心而动而又获得满意的结果,那无疑是美妙的。然而,这种心态实际上反映出对精神痛苦的拒绝,渴求在不劳而获中实现成功的贪婪心。
抱有这种心理的人,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因为捷径意味着更大的失控,而失控又会导致更加深刻的自我怀疑和失落,最终走向绝望的境地。
侥幸心理的逻辑是:我若偷懒还收获成果,那我就赚了;如果结果不佳,我也毫无损失,最多维持现状。可真正渴望结果的人,从不持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会竭尽全力去争取每一个微小的可能性。
真正不存在无法掌控和实现的事情,所有阻碍结果的其实是懒惰、逃避、贪心和满足于现状。而那些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并不是在寻求捷径,他们不愿过被生活蒙骗的日子,因此不允许自己自我欺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