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处理的一个招聘职位录用后放弃的案例,有点典型性,对于选择,我们从来都认为有更好的,可是对于更好的定义却又不清晰。
称呼人选为C君吧,普通本科院校毕业,商科专业,参加工作的前8年在2家外资公司就做销售,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也算中规中矩比较稳定的。
2021年萌生了跳槽想法,比较顺利加入了一家合资公司,薪资有30%的上涨,但试用期没有通过就离职了,当时对外宣传的理由是公司安排到外地。很快加入一家民营企业,薪资总体持平,但承诺提成和奖金比较高,入职后发现公司实际要求和面试时差距甚远,工作2个多月又开始开机会,说经历过这两次跳槽都不大成功,钱是高了些,但一定安全感都没有。
9月份开始接触一家外资公司的销售岗,各方面都比较满意,薪资和民企待遇基本持平,但各种福利要完善一些。面试顺利并且受到了OFFER,谈好了入职时间。
可是没过两天,又改变了注意,因为有一家民企给出了更高的OFFER,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这边的机会,去加入业务创立不久的民企,对方的薪资和晋升空间他太看中了。虽然也知道有风险,但还是决定去尝试。
盘点下来,不足8个月的时间,C君马上要入职第三家公司,喜忧参半吧。其实他也不确定自己能胜任,但连续几次的涨薪激发了他内心对金钱的渴望,以及忽略了对综合因素的考量。如果这家公司又在试用期内离职,外资大概率是永远回不去了。业界的圈子又比较小,口碑要怎么去维系也是个问题。
C提前透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来换取经济回报,本业无可厚非。起初他在做选择去初创民企的时候,其实是纠结和不确定的,也拒绝了这个机会。但对方老总来了个推心置腹的聊天,加之经济利益的诱惑,就让他失去了客观的评判标准,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而且机会来了。
C君过往只是能独立负责客户工作,并不具备团队管理和部门规划的能力,不是放到民企的部门就立马能胜任新岗位的,这个过程有不少功课要补。但哪个企业都是需要快速交出业绩的,一旦无法做出与高薪匹配的贡献,老总要人的时候多热情,辞退的时候就要多冰冷。
不再认为C君说的是什么机遇和没得选择的问题,再给他一次,也还是同样的选择。比用为自己的选择找借口,但也没什么后悔药可吃,如果还是试用期离职,也是个人选择早已注定的一种确定性结局。
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再不大有耐心听谁说悔不当初,有什么意义呢,个人追忆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