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培训感悟
火箭军工程大学 王 磊
作为个地地道道的理工男,从高中开始写文以来,尤其是入伍以后,除了工作和训练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沉浸在文字中。安静中构思,寂寞中码字,写字是独自的修行,无需要求别人的理解,也无需更多的解释。文字就像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希望她从幼稚到成熟,不断成长。不希望用她去朋友熟人那里一番炫耀,获得言不由衷的赞赏。只希望她静静地在这里,不需要任何刻意的吸引、维系,就能和同属性的心产生共振。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说来轻巧的话,不知需要积累锤炼多少个日日夜夜后,才能有那样的造化。有幸参加了火箭军组织的这次文学影视创作骨干培训,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文学大咖,就培训本身而言真的是自入伍以来最大的喜事,尤其是每一位老师的授课都使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过去是伞兵游泳,自生自灭,现在是有了组织,在这个全民写作的时代,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团冲锋。
一.首先谈谈通过这次培训个人对文学创作的理解
写作,是个体的探索。虽然也有一定的技巧性在里面。把它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空余时间里,用它来表达自己。为此,就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探索自己、勇敢地做自己。要用敏感的心、清静的心、专注的心把写作和一切美的艺术联系起来。如果喜欢写作,就应该喜欢电影、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地理、历史、心理……还应该喜欢大自然的轮回变换、一草一木、一沙一尘。如此,个体的写作,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如果写作的触角探索到现实,政治、经济也是绕不过的坎。不管作品涉及到了什么,每个人的文,始终带着个体的特征、个人的温度、独特的视角、个性的语言,彰显着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
最终,写作与哲学、信仰也是不可分割的。安妮宝贝说过:“写作是通过个体的表达,试图与终极的力量触摸和联接,穿过自身黑暗隧道,反射它的一丝丝光亮。”
二.其次谈谈通过培训对我文学创作的影响
裘山山老师的人生经验和西藏情怀使我明白写作能使人心灵打开,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心变得富有同情,变得柔软。写作的过程也是忘掉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摆脱旧有的繁文缛节的束缚,不受限于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最终能体会到万物大同一一自己和他人和万物的一体性。
徐则臣老师让我懂得不要苛求完美。任何作品、任何事情、任何人有缺陷才更加真实。就像一个人的优点好像是他的缺点的延长线那样。产生于个体的作品,经过打磨雕琢,和存在于内心的雏形有差距,也许是上帝给我们每个人已定了基调:完美是内心的诉求,艺术的高度却是无止境的。
三.最后通过这次培训个人对于军旅文学的认识和使命
不可否认,好文章不在于词语的堆砌,而在于思想,军旅文学更是如此。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复杂,在与故事的曲折,人性的复杂。
反思现代军旅文学不乏历史和基层素材,对于未来战争规划的文章太少。就火箭军而言,缺乏的就是火箭军军种特色的文学题材,换句话说就是还没有真正找到火箭军生活的表达方式,火箭军元素和文化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如武器和人性的结合等。所以身为火箭兵一员,肩负自己的使命,努力改变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灵魂足够有趣,如果需要一个倾诉的出口,加以时间和耐心,写作可以成全我们。以前认为回报是看得见的东西,现在我觉得,认真就是认真的回报,写作就是写作的回报。那些自带光芒的人,一定是在内心燃烧了自己。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回报。
写作是条个人的道路,而努力让我们在这条道上走得更远。但愿回头望时,这寂寞的旅途中,有清晰的脚印,还有细碎的勿忘我,更有同属性的心灵之间的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