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就像一道刺眼的阳光,刺进我们的生命里。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但是躲避也不能让它消失。相反,即使不看,它也笼罩着我们的时时刻刻,甚至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和选择。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1、直视骄阳:直面自己的死亡恐惧和焦虑
今天是2018年4月5日,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有祭祖扫墓,外出踏青的传统习俗。清明又是春分后的,第一个节气,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季节正式由冬季交替到春季,春天正式到来。在清朝古书《岁时百问》中这样描述清明节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在清明节,除了外出踏青,饱览大好河山的无限春光外,我还想谈一下衰老和死亡的话题。衰老和死亡的话题,在我们的文化氛围中,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一个不愿意被触及的禁忌话题。因为衰老和死亡代表一个生命的终结,我们都不愿意面对,那怕是我。可是,我还是想继续谈及这个话题。这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期一会”的人生的深刻修行,参透了生死观,才能凸显出自己的人生观,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观,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同时,我今年即将满24岁,也我渐渐自己对衰老和死亡充满了恐惧和焦虑。衰老和死亡就像房间里的一头大象,可能在我们假装视而不见的时候,破坏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对人生中的一些事追悔莫及。
另外一个原因,让我敏感的意识到衰老和死亡,发现自己对衰老和死亡充满了恐惧和焦虑。因为家里的原因,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可以说,我是一个曾经的留守儿童。在我读大学之前,我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对他们的感情特别深。可是,每次回家看到爷爷奶奶的身体在衰老,各种病痛缠身,死亡的脚步在一步步地逼近他们,我将有一天面对失去他们的现实。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和焦虑情绪在心中起起伏伏,始终不能接受有一天,我会永远失去爷爷奶奶这个事实。这种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还蔓延到了我的生活中,让我意识到,我是如此的恋家,不愿意当自己的亲人离世时,我在异乡打拼,自己没有在他们的身边,陪他们走完自己的一生的懊悔。这也促使我鼓起勇气,直面这骄阳,审视和思考衰老和死亡。
2、直视骄阳:对衰老和死亡的追问
我们为什么对衰老和死亡充满恐惧和焦虑呢?
因为我们害怕自己死得痛苦,害怕死后的未知,害怕死后很多遗憾无法弥补。
为什么我们在死亡前,怕自己死的痛苦,死亡后怕对死后的未知,死后很多遗憾无法弥补呢?
因为,我们人类有自我意识,能够深刻的意识到我们与这个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衰老和死亡,则意味着我们失去生命,失去与世界的联系。
可是,每个人都会衰老和死亡,没有任何人能够避免,我们该如何看待死亡呢?
3、直面骄阳:与衰老和死亡和解,过好当下的生活
既然没法避免,就鼓起勇气,直面骄阳,你会收下衰老和死亡送给你的三个礼物。
第一个礼物是,想明白了生命的退出机制,你就踏实了,你就收获了直面骄阳,送给你的第一个礼物——内心的安宁。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利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史铁生《我与地坛》
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是原子。那么,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也是组成宇宙的原子。原子只是暂时停留在我们的身体里,维护着我们的生命。在我们出生之前和死亡之后,原子都属于这个宇宙,属于自然界,属于其他的动植物。我们死后,原子是不会死去的,它们只会回归自然,回归宇宙。这样想明白了生命的退出机制后,我们就不会惧怕死亡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获得了永生,与宇宙万物有了更深刻的联系,我们的内心是平静安宁的。
第二个礼物是,直面衰老和死亡后,我们更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陪在自己身边的人,活在当下,享受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直面衰老和死亡后,我们意识到生命是脆弱的、渺小的、短暂的,我们开始关注当下,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对生命有了感恩之心,内心也变得平和许多了。
第三个礼物是,直面衰老和死亡后,我们才更有了紧迫感用好生命;有了危机感保护好自己;有了使命感去做点大事,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带着直面骄阳,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情绪缓和了许多,那我们该如何与衰老和死亡相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呢?
先说衰老吧!
面对衰老,我们要明白衰老必然要发生,我们没法阻止,衰老是我们缓慢地丧失生活控制权的过程。
对于走在人生路上前面的人,面对衰老,除了做好经济准备外,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从容面对岁月流失的健康心态。
对于正年轻的年轻人来说,放松心情,活在当下,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命和人生,也不要过于焦虑和着急,也不要过于懈怠和迟缓,要在人生路上,努力修行,提升自己的心智。
我们可以借助人生时钟的概念来确认自己处于人身的哪个阶段。一天有24个小时,有1440分钟,如果我们把人的预期寿命确定在85岁的话,一年相当于17分钟。并且,随着日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科技的进步,人的预期寿命还会延长的。比如,我今年过生日时,是24岁,相当于早上的6点48分,我才刚刚起床,准备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呢!所以,用人生时钟的概念,确认一下自己正处在一天的哪个时候。或许,你的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和惊喜的。
接着,说说死亡吧!
当死亡不可避免,面对亲人和自己的离去,请选择有尊严和安宁的离去。
从2000年,我们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水不断提高,我们将面对一代人的老去。到了2050年,我国将会有4亿60岁以上的老人。可是,我们国家有75%的医疗支出都用在临终人工的支持系统上。面对,整个一代人逝去无法越过的痛,过度医疗将成为全国性的问题。
个人、社会和家庭,面对这么多人的逝去,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逝去的人有尊严的离开,走完自己人生的最后旅程。
对于个人来说,可以提前设立身前预嘱。
我要或不要XX医疗服务;
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
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
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XX;
我希望谁帮助我。
对于社会来说,提供更多更周到的安宁疗护。安宁疗护指的是针对预期寿命小于六个月的疾病患者,采取团队模式,积极减轻患者身体不适,抚慰患者情绪,改善患者和家人生活质量的医护项目。
对于家庭来说,不对患者隐瞒病情,将了解自己病情的权力交还给患者。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你或者你的亲人遭遇了严重疾病,一定要让患者亲自立一个生前预嘱,有条件的可选择安宁疗护,把知情权和选择权,还给当事人自己。
说完了衰老和死亡后,就说说,该如何活得有意义,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完一生。
科学家大卫·伊格曼曾经提出“三重死亡”的概念,即人类的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你的身体机能停止运转时;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体被运到坟墓中的时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们提起的时候。
与之对应的,我们人类超越死亡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繁衍后代。我们通过生育,抚养后代,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这样即使,我们的身体机能停止运转了,我们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于世。这就是,为什么,到了一定的年龄,家里人老是催你结婚生子,这是他们在处理自己的死亡焦虑的。
第二种方式是,融入群体,成为集体的一部分,贡献社会价值,这样个体的死亡也就不那么可怕了。在你的身体被运到坟墓中的时候,有多少你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来参加你的葬礼,就是你成为了集体一部分,你为这个集体贡献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们也常在生活中,听到老人们希望自己死后,葬在自己的家乡,落叶归根,就是一种融入家乡那个集体,克服自己的死亡恐惧和焦虑。
第三种方式是,创造人生。从现在开始创造属于你的生活,活出自己的价值,就像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过一生。当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人们因为你独特的人生经历,活出了自己的价值,而提起你的名字时,你再一次复活了,这时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人类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向死而生,最好的超越死亡的方式,就是把此生活成天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