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训你是为你好”,真的?

“训你是为你好”,真的?

作者: yuanlaishifu | 来源:发表于2020-10-18 23:56 被阅读0次

    今天复训第二天。

    早晨第一个小时是答疑环节。一位高管父亲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困境:和儿子关系紧张,儿子总是玩手机。想起自己家的过去,一度也是对儿子剑拔弩张,儿子就用学习不努力、拖沓等行为来回应,那是越生气越训斥,越训斥越差啊。所幸自己承受力差,就向外找学习途径,接触了樊登老师讲《不吼不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如何说孩子才肯听》等一系列书籍,拿到了认知转变的钥匙,后又学习简快,进入了NLP课堂。其实在花钱学习之前,也曾请教好几位学霸的家长,她们给分享的经验是陪着孩子学习,孩子写作业,自己在一旁读书,孩子就会专心学习了。殊不知到我这里不甚管用,用的效果不好。当然,现在明白了虽然采用的方法是一样的,但使用方法的过程中,自己的语言、态度神情、是不一样的,所以孩子拿到的感受是很不同的,产生的动力也就大相径庭了。比如孩子写着写着走神了,我的提醒语言可能就不是正面词语,语气比较生硬,表情比较很严厉,甚至厌烦,“干什么呢!怎么又走神了,能不能专心点!”而真正会爱孩子的家长会用柔和的音调、充满爱意的话语关爱一下孩子“想什么呢?”,不同的表达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孩子都会收得到。被斥责的多了,这些不好的感受就储存在了潜意识里,孩子就一学习就烦,家长坐在身边更烦。

    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麦拉Albert Mehrabian在70年代,通过10年一系列研究,分析口头和非口头信息的相对重要性,得出的结论:

    在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达的,如手势、表情、外表、妆扮、肢体语言、仪态等等;38%的信息是通过听觉传达,如说话的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等;剩下只有7%来自纯粹的语言表达。

    而从更广义的大众传播角度来说,后来的科研成果也表明,在人类所有的感知信息中,视觉信息占到了83%以上。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收到妈妈陪伴中的爱,陪伴中妈妈的表情、肢体语言、就特别重要。否则很有可能孩子根本收不到你爱他的信号。

    身边碰到几个孩子不上学的家长,都很能干,很优秀。一路优秀惯了,难免要求高,看不上看不到孩子小小的进步,表扬少斥责多,孩子都是很爱父母的,一开始孩子会尽力满足父母的期待,日子久了,小小的努力父母看不见,进大步又很难实现,难赢得父母的肯定太难了,自信心丧失,彻底撂挑子不干。

    还有些家长是自己小时候学习不好,为了弥补遗憾,补偿学习好的心愿,就使劲催促孩子学习。

    所以,在我这么做是“为你好”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自己深深的期待和需要,而当这些没达到时,犹如点燃导火索,失望随之而来,情绪被激发,不由控制地开始唠叨、训斥、甚至是打。 了解自己是为什么逼孩子做某件事,看到自己未曾了解到的需要,看到了事实的真相,才能清晰做一件事真正是在为谁做。才能在自己模式中储存的情绪被引爆的时候多一份觉察和控制,方能真正给孩子爱的陪伴和温暖的支持。

    “训你是为你好”,其实是披着画皮的控制,是想从意识层面想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孩子,进而降低成长成本,直接给孩子成长的捷径,而剥夺孩子体验犯错、懊悔、转化为经验吸收的宝贵成长过程;是想借着孩子的人生圆自己的梦。最终很有可能是得了结果丢了孩子,甚至二者皆无,终将得不偿失。

    网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不再例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训你是为你好”,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bh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