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五本让我受益匪浅的外国小说

五本让我受益匪浅的外国小说

作者: 月光海儿 | 来源:发表于2016-06-14 22:56 被阅读151次

阅读不是一场比赛,也算不上一种好的消遣,许多年了,于我来说,它只是一种能带来安全感和安定感的习惯。有时候迫不及待想要分享,有时候只想私藏,但为了在万千人之中找到能和自己频率共振的那个...我还是更乐意把它们放出来,这次推荐几本很喜欢的国外小说。

1、第一日/夜

图片来自网络

最喜欢的法国作者马克李维。对他你可能不熟悉,但《偷影子的人》你肯定听过啦,这是同一个作者,《第一日/夜》是上下两册,讲了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考古学家分别探寻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最终又殊途同归的冒险故事,再加上这两个人势均力敌的爱情,和神秘世界组织的各种脚力和暗算,真是精彩异常,当然作为一个执拗的中国迷,李维还叫男女主来了趟中国大冒险,男女主在据说清澈见底的黄河里爱爱这种事也是66666。

不过,能把这么多元素和男女主的专业领域知识都柔和在一本书里,还写的如此精彩而不犯尴尬癌的,少有出其右者,涨了很多知识,还复习了世界地理。实话说,《偷影子的人》更像童话,跟这本根本没法比了。虽然我偏爱影子的翻译,但故事性来说这套更好。

2、布雷特的生命清单

图片来自网络

母亲过世,留下巨额遗产,却意外留强势的哥哥嫂子继承,这让布雷特陷入困境。母亲不是在开玩笑吧?还让律师通知她,按照自己14岁时候列出的清单去完成生命的20个挑战。崩溃大哭之后,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布雷特还是行动起来。由简入繁,由被动协作,到主动追求,期间虽然也数次彷徨无措,却也在计划一件件实现的过程中发生了神奇的转机…

如推荐语所说,生命中甜蜜的礼物,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当她拔足去开门,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巴宝莉男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心的笑了。

其实,我们从来不讨厌励志和鸡汤,只是介意打开它的方式罢了。在当前中国这个复杂浮躁的社会里,看惯了兄弟姐妹恋人夫妻的撕逼大战,反而更珍惜书里描绘的轻松美好人际关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保护好初心。

然后,顺便想想,那些虽然不遥远,但还没有实现的理想吧,也许你也可以开个单子,然后在限定时间里每完成一个,就在前面画上一个“”对号。

3、万物的签名

图片来自网络 阿尔玛是个高、壮、不漂亮却又富有而睿智的女性,响当当的富二代学霸。父辈通过海上冒险和植物标本贸易积累巨额财富,建起全世界最大最好的植物王国——白亩庄园,自小她就有格物致知精神,也有条件尽情探索“一花一世界”。大时代变迁,而她一直在自己的植物王国里优哉游哉的做着她的科学研究,随着亲情、友情、爱情等一系列变故的发生,51岁时她踏上征途,前往真正纯正而非人造的自然——塔希提岛,继续探索她的苔藓,并追寻那不爱她的丈夫的秘密...人生的后半段,她又回到父辈出发地荷兰,著书立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却最终选择私藏自己关于生物进化的伟大科学论述(和达尔文几乎同时),独自老去。

这是本结构宏大的书,阿尔玛年少时的骄傲,中年时候的苦闷和冒险,老年时的洞察人生,是世人眼里的精彩绝伦,而她的孤单、脆弱、坚韧、隐忍的爱欲从未被人了解。这个女人在最美好的年纪没有得到最美好的东西,岁月待她如砂砾,她却忍痛在时光的蚌壳中将自己打磨成珍珠。垂暮之年,她仍未放弃对世界的研究,也仍然感念自己的幸运,她坦然生命的终结:对比来的时候,我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多了一些,并通过自己的一点点知识丰富了这个世界,这就足够了(大意如此)。无论后人记不记得她,反正她活成了一个传奇,连死亡也带着禅意。

相比于该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另一部作品“饭祷爱”,这一本的名气要小的多。不过腰封写着希拉里推荐,好奇心一下就被勾起来了。实话说,想找良好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真的差强人意,中段一度被我弃了,可这不妨碍它金句迭出,对于植物学详尽的描写、哲学、宗教的思辨也都引人入胜,甚至和阿尔玛一起航海领略异地风土人情也是不错的体验,但因为语言翻译的障碍,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明白。到底,还能捡起来继续下去。不过你得有点耐心才能读完它。

4、东方快车谋杀案

图片来自网络 婆婆阿加莎最著名的三部曲,读到第二本,依然惊艳。和第1期推的《无人生还》一脉相承却又别具一格。

原本是淡季,但好像全世界的人都集中在同一天搭乘东方快车,而被害者早有预感,做足防范,仍然未能逃过惨死的命运。当天夜里,一场大雪封死了铁路,东方快车停运,凶手无处可逃,来自伦敦的著名探长波洛受列车公司高层的委托,开始寻找真相。随着一个个旅客被审问,波洛发现,所有人都有嫌疑,但每个人都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最后的真相令人唏嘘。

读小说多年,自己也尝试写了不少。一直认为全程靠对话支撑的故事,显得羸弱,而且给人感觉作者阅历能力不够或者敷衍,佩服路遥那样细致,为了写正确孙少平站在树下思考时,树下开着什么野花而去体验做记录,确保时令无错的伟大作者。而婆婆的这本书,说明了另一种可能:全程是高能对话,且没有一句废话,除了献上膝盖,还能说什么~

5、 24个比利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常拿人格分裂定义一个人性格的两面性,然而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有个叫比利的人确实是一个真正的重度人格分裂患者,而且似乎还创造了一个记录,已知分裂出人格最多的一个患者——24个比利。他们有不同的名字、年龄、性别、性格、特长,有人喜欢格斗、有人擅长外交、有人爱哭、有人喜欢洋娃娃、有人GAY,但他们都是比利,在比利的身体里存活,轮流坐庄,主宰他的命运走向。

这是一本心理学相关的书,也是比利,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悲惨凄苦又可怜可恨的人的传记。他有最不幸的童年,最冰火两重天的漫长治疗期、引发最激烈的舆论大讨论,多重人格造成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甚嚣尘上,直到现在,当事人和作者已经相继离世,依然没有停歇。

孤独,是比利一生的主题。所以他有24个自己。一个人要像一只队伍,也许吧。

感兴趣的可以买书或者电子书。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假设其中正好有你喜欢的,欢迎评论、点赞,或者简信交流心得。

相关文章

  • 五本让我受益匪浅的外国小说

    阅读不是一场比赛,也算不上一种好的消遣,许多年了,于我来说,它只是一种能带来安全感和安定感的习惯。有时候迫不及待想...

  • 余霜尽下,温暖有时

    昨天读完了无戒老师新出的《余温》这本小说,故事很多细节都让我泪目,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也让我受益匪浅。 王子,是小说...

  • 我为什么不喜欢读小说?

    2018年4月11日 01 让我读小说,我就倍感压力,什么长篇短篇,一概不喜欢读。尤其读外国长篇小说,就如同“上刑...

  • 为你千千万万遍,也评《追风筝的人》

    我读的外国小说不多,因为那些长长的人名,让我读起来晕头转向的,我讨厌这种感觉,相比起来,还是我们本国的小说更合我的...

  • 了不起的盖茨比

    以前很少读外国小说,或许是因为篇幅太长,情节发展又很慢。但有一本书让我打破了对外国着作原有的想法,它留给我的已超越...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以前很少读外国小说,或许是因为篇幅太长,情节发展又很慢。但有一本书让我打破了对外国着作原有的想法,它留给我的已超越...

  • 《虎娃金叶子》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由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于写的《虎娃金叶子》,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

  • 在白夜里行走的人

    对于外国书,我一直习惯于看英美外国小说或名著,前几天看了好友推荐的推理小说《白夜行》,作者是东野圭吾。 这是我看过...

  • 我读《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一部著名作品。这部小说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外国小说中,最喜欢的一部外国小说。它是...

  • 河的第三条岸:那些温暖的情怀

    今天我又读了一遍巴西作家罗萨的小说《河的第三条岸》。 说实话,原先我不是很喜欢读外国小说:一是因为被翻译过来的外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本让我受益匪浅的外国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bu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