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李三清的紫竹林
【李三清谈写作1】三招学会写感悟散文

【李三清谈写作1】三招学会写感悟散文

作者: 李三清 | 来源:发表于2017-06-17 16:30 被阅读324次

    感悟散文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体现了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

    感悟散文取材十分广泛,世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散文的取材叫“形”,作者的感悟叫“神”。感悟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感悟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感悟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

    感悟散文一般在1000字到1500字以内,有以下几个特点:

    1、感情充沛

    感悟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下笔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

    2、立意独特

    感悟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感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3、入笔精微,以小见大

    感悟散文的写作,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片树叶、一粒沙土……都可体现大的主题。一个优秀的写作者,要学会收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某个生活瞬间、某个物件、某个事情的发生,某人的惊人语句、某个影视剧的情节,某个文学作品的寓意等等,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素材来源。

    4、夹叙夹议,感情真实

    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需要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味。

    大家先来看一篇散文。

    《穷人的茉莉花》

    朱成玉

    朋友去印度,回来后感触颇深,他给我讲了一个穷人的故事:

    他刚到印度的时候,在孟买的大街上,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兜售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那是孟买穷人中的一种,其实和乞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大多是一些孤寡老人,生活上没有任何依靠。

    朋友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毫不犹豫地从兜里掏出零钱给他。老人便示意朋友在他的那些小玩意儿里随便选些东西。那些东西没有朋友瞧上眼的,所以他没有选就走了。可是没想到那个老人竟然收起那堆小玩意,紧紧地跟在他身后。

    刚开始朋友没想那么多,只以为他收摊了要回家。可当他走出去很远,看到老人仍旧跟着他时,他便有些厌烦了,心想那老人一定是觉得他是个善心人,想从他那里再讨些钱吧。

    朋友转过身对老人比划着,告诉他自己身上没多少钱,别再跟着了。可老人好像完全没有理解他的意思,嘴里嘟囔着什么,仍旧执拗地跟着他。背上那个偌大的包袱压得他汗流浃背。

    朋友恰巧在街上遇见了印度的同事,听说了朋友的遭遇,他便转过身,问那个老人为什么跟着朋友。

    老人气喘吁吁地说:“孩子,你给了我钱,却没有要我的东西,我总得给你点什么呀?我看你是外国人,可能对我们这里不太熟悉,我只想跟着你,为你指指路,我能为你做的只有这些了……”

    朋友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他说不知为什么,那一刻他感觉那个老人很像自己的父亲,亲切而温暖。

    朋友在印度待了将近半年,在这期间,他还经历了另外一些和穷人有关的事情。他说这些穷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让人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尊严。就连满街奔跑的小乞丐,都不会跪下来抱着你、纠缠你,或者说一些千篇一律的祝福的话,他们会拿着一束散发着清香的茉莉花来到你的面前--哦,那是泰戈尔曾经深情赞美过的茉莉花。他们的乞讨因这样的方式而让人心生感动。

    印度还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贫穷的国度,这样一个贫穷国度的乞丐却仍坚守着他们的尊严。乞丐们不会因为你没有零钱给他而在心底咒骂你。他们从不抱怨上天给予他们的苦难,他们工作、学习,在闲暇时唱歌、喝酒,他们的心中,飘荡着茉莉花的清香。

    印度人的生活,正如印度佛教复兴之父安贝卡所说:“即使你穷得只剩一件衣服,你也应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让自己穿起来有一种尊严。”

    一个人可以很穷,但他必须要有自己的芳香。这个芳香就是尊严,它是你难以示人的穷困潦倒中全部的支撑。

    这篇散文的素材源于一个朋友去印度的见闻,文章前半部分讲述了印度的一个乞讨老者别样的乞讨行为,描写细腻生动,让人耳目一新。中间部分是对前文的递进和补充“这样一个贫穷国度的乞丐却仍坚守着他们的尊严”,接着引用名言,正如印度佛教复兴之父安贝卡所说:“即使你穷得只剩一件衣服,你也应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让自己穿起来有一种尊严。”最后,哲理总结,升华主题。一个人可以很穷,但他必须要有自己的芳香。这个芳香就是尊严,它是你难以示人的穷困潦倒中全部的支撑。

    大家不难看出,生活细节+引用名言+哲理感悟,是这篇感悟散文的基本结构。

    大家再来看一篇我的散文。

    《谁偷走了我们的时间》

    李三清

    美国作家约翰·史崔勒基写过一个绿蠵龟的故事。

    绿蠵龟是一种很大的绿色海龟,鳍状肢和头部有绿色斑点。一次,约翰在夏威夷的海岸边浮潜。在离海滩不远处,他看到一只巨大的绿蠵龟在他身边载沉载浮。当它离开岸边,游向大海时,他惊讶地发现:虽然它只是偶尔拍动四肢,大部分时间都浮游在水中,看起来移动得很慢,但是任凭他怎么使力,都无法跟上它。约翰感到疲倦、懊恼不已,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约翰来到同一地点,又遇见了一只绿蠵龟。当它游离岸边时,他尾随其后。结果,他又很惊讶地发现:自己跟不上它了。于是,约翰停止拍打水面,一边在水中浮游着,一边仔细观察它。

    突然,他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原来绿蠵龟是配合着大海的律动在前进。每当浪潮冲向海岸,迎面打向绿蠵龟时,它就随着浪花漂浮起来,然后稍微拍动四肢,以保持平衡。当波浪退回大海时,它就会拍动得快一点,这样就能充分利用海浪的律动力量,来加快自己的速度。

    绿蠵龟从不和海浪搏斗,而是利用海浪的力量。约翰之所以会跟不上它,是因为他一直都在拍打水面,想要前进,却丝毫不理会水流的方向。刚开始时没问题,约翰能跟上它,有时他甚至得放慢一点速度。然而,当他跟迎面而来的浪潮持续搏斗后,他就变得疲惫不堪。当浪潮往外冲刷时,他已经没有力气来利用这样的力量了。

    随着浪潮冲进冲出,他变得精疲力竭,毫无效率。而绿蠵龟却完美无暇地配合着海洋的律动往前推进,这就是它游得比他快的原因。

    每一天,都有很多人说服我们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他们身上。如果我们都不加思索地一一回应,很快,我们就会发现:每一天我们都精疲力竭,却还有一大堆事情没处理,而真正想做的事情却总是没有时间去完成。

    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时间?绿蠵龟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如果我们不能和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齐头并进,就会在许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无谓的时间和精力,等到有机会做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时,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了。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仅有三万多天。每一天,我们都需要在错综繁杂的人、事、物中甄别出哪些是不可或缺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然后集中主要精力处理不可或缺的,有闲暇时处理无关紧要的。生命其实是一个故事,我们自己就是作者,善用一天、一月、一年、一生的时间,我们才能尽情地挥洒,书写属于自己的绚烂与精彩。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阅读一本经典书籍《生命咖啡馆》,里面绿蠵龟的故事让我觉得眼前一亮,于是将它精简缩写,再加上两三段自己的感悟,不到一小时,就写出了这篇文章,投稿出去,不到一周,就发表在报纸上了。

    我觉得能发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素材比较新颖;二是感悟具有普遍性,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故事缩写+哲理感悟,也是感悟散文的一种写法。我们平时在阅读时,遇到新颖、奇特、少见的素材,不妨记录下来,随手写上一两段感悟和思考,等空闲时,再仔细整理,扩充下,就是一篇完整的有的放矢的文章了。

    大家来看第三篇散文。

    《你觉得很累,可是谁的生活又容易呢?》

    李三清

    我做了四年全职妈妈。上个月中旬,机缘巧合下,我回到职场,进入了完全陌生的新闻传媒行业。

    上班前一天晚上,我紧张得醒来好几次。惶恐,忐忑,不自信,过度敏感,是我重回职场的初体验。就像一个久居城市的农民,突然回到曾经每天耕耘的土地时,有种尴尬的陌生和疏离。

    除了克服心理上的不适应,我最大的障碍就是早起。赋闲的这几年,我已习惯了每天睡到自然醒。     

    现在,我得早上六点起床,六点五十出门,送儿子去幼儿园后,八点前赶到公司上班。我定了三个闹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和自己的惰性作一番激烈的斗争。

    当理智战胜惰性时,我就能坐上公交,八点前气定神闲地坐在办公室。当惰性战胜理智时,我就只好一边心疼,一边懊恼地、心急火燎地用滴滴打车,才能确保不迟到。

    儿子每天五点放学,而我五点半下班,我只好给他报了两个特长班,这样周一到周四,我就能六点半接他。

    鲁迅说过,没有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那几天,我下班后接儿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做饭,吃饭,给儿子洗澡,讲故事,哄他睡着后躺下时,腰酸背痛得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没人知道,我为了按时下班接儿子,午休时间还在奋笔疾书,十指在键盘上翻飞如花,几乎不睡午觉,实在太困了,就趴一小会。

    没人知道,我在接儿子回家的公交车上,抱着他睡着了,要不是儿子大声呼喊,我们就坐过站了。

    没人知道,早上我穿着高跟鞋在马路上飞奔,丝毫不顾路人异样的眼光,只为赶上班的公交车,省点打车的钱。

    怕娘家人和朋友担心,我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压力很大,碰上孩子调皮,不听话,我几乎快要崩溃了,终于忍不住在一个熟悉的文友群里抱怨了几句。

    这时,一个平时很逗逼、大大咧咧的姐姐幽幽地说:“你以前不是羡慕我既有稳定的工作,丰厚的收入,又能带孩子,写文章吗?这些年,我不就是这么兵荒马乱地过来的吗?现在孩子十岁了,一样要早晚接送,还要辅导作业,周末送去学特长班。你这才刚开始啊,就喊累了?”

    另一个老师说,她儿子上高中了,她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给儿子做早餐,送他上学,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九点半再去学校接儿子放学,还要给儿子做夜宵,每天不到12点,睡不了觉。                             

    她们的话让我无言以对。原来,当全职妈妈叫嚷着要社会认同、家庭尊重、支付劳动报酬时,职场妈妈,才是最累的一群人。

    是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累,可是谁的生活又容易呢? 

    当你晚上七点才到家,觉得很冷,很饿,很可怜时,北上广的很多人深夜十一点,还在加班,然后在瑟瑟寒风中赶最后一班地铁;

    当你赶早上六点半的公交车,觉得很冻,很悲催,很不人道时,大城市的职场孕妇正挺着大肚子,转公交,倒地铁,花两个小时才能到公司;   

    当你十点睡,六点起,觉得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时,远方的同学无意间说起,她为了完成业绩,已经好几个月都没有十二点前睡过觉了; 

    当你因为没有编制而伤心、自卑、自我怀疑、否定时,体制内的人正被永不休止的文山会海、形式主义折磨得焦头烂额;

    当你为体制内吃不饱、饿不死,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待遇抱不平,为官场的勾心斗角无奈叹息,想要逃离,又担心前途渺茫时,有人却削尖了脑袋,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般参加公务员国考、省考;

    当你为没钱装修房子苦恼时,有人正为孩子上学迫在眉睫的户口问题发愁;

    当你为买不起房子而仇视财富、痛恨社会时,有人却在暮色苍茫里,手脚都沾满泥巴,把廉价的大碗饭吃得津津有味;

    当你抱怨有背不完的单词,做不完的练习题,补不完的课时,有人却因为家境贫寒,边抹眼泪,边依依不舍地放下书包,踏上南下打工的列车,从此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当你觉得自己很累,生活好像只在压榨、欺负你一个人时,身边的人何尝不是跟你一样,在为生活操劳和奔忙。

    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一蹴而就,一夜走红,那些功成名就、呼风唤雨的人,哪一个不是经历过无数次摸爬滚打,暗夜痛哭,浴血重生。

    现在红得发紫的大导演李安,曾经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当了好几年的“家庭煮夫”,却仍然坚持电影创作,直到拍出《卧虎藏龙》,一举成名。

    凭《逃离》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门罗,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每天有做不完的家务和工作,却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迄今已出版14部作品。

    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曾是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遭遇巨大挫折,重回社会后,74岁的他不惧风雨,从头来过,开始承包荒山种脐橙,2014年,褚时健获得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九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人物奖。

    那些看上去天衣无缝、履历完美、闪着金光的传奇和成功,不过是一个个挫折、失败、坚持不懈、推倒重来的故事。

    你觉得生活很累,老天很吝啬,总要我们竭尽所有,才给我们一点甜头,才让我们看到一点希望的曙光。

    可是,总有些人,为了心中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踏上荆棘丛生、荒无人烟的小路,哪怕风雨兼程,也从没有半句怨言,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懂得,成功的路上从来都不拥挤,唯有坚韧,唯有执着,唯有走窄门,才能从庸常中脱颖而出,卓尔不群。

    你觉得你的生活很累,可是从来就没有容易的生活。红尘俗世中的每个人,都躲不开柴火油盐的牢,逃不脱生老病死的劫。

    只要我们心怀悲悯,不抱怨,不自弃,多低下头去发现生活里卑微的美丽和幸福,就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热气腾腾。

    这篇文章是去年11月份,我刚上班时的吐槽之作。第一部分接近1000字,是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当时觉得酣畅淋漓,现在看来,不免啰嗦,有许多赘言。第二部分500多字,用8个排比、对比,写出了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一个观点“当你觉得自己很累,生活好像只在压榨、欺负你一个人时,身边的人何尝不是跟你一样,在为生活操劳和奔忙。”

    接着,明确提出观点: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一蹴而就,一夜走红,那些功成名就、呼风唤雨的人,哪一个不是经历过无数次摸爬滚打,暗夜痛哭,浴血重生。然后用三个名人事例来佐证这一观点,并加以展开,最后升华主题:只要我们心怀悲悯,不抱怨,不自弃,多低下头去发现生活里卑微的美丽和幸福,就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热气腾腾。

    这篇散文由我生活方式的改变入手,运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既写出了职场妈妈这一人群的坚韧顽强,更道出了对普通人艰辛打拼的理解和悲悯,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这篇散文的结构是,生活经历+思考感悟+主题升华。


    作者简介:

    李三清,湖北红安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睿特写作培训网校讲师。个人微信号:lisanqing860204。微信公众号:李三清的紫竹林(lisanqing2015)。

    【李三清谈写作1】三招学会写感悟散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三清谈写作1】三招学会写感悟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cb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