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养花,却喜欢养花,因此,我总是养些好种易活的。即使一连几天不浇水,也能自强不息地活得富有生机,富有活力。
这些花中,99%都是光长叶不开花,只有那盆兰花是个例外。每年端午节前后,就会开出粉嘟嘟的花儿,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它仿若清泉流过,使人心旷神怡;又如山间幽谷,暗香浮动。
提起这株兰花,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来历:
那是20年yq 时,小区群里有位邻居在群里喊:家里兰花爆盆,若想要兰花苗的,可到保安室领取。
看到这则信息可把我乐坏了。那时,正闲在家,家里刚好有两个花盆正空着,即使想买花也无处可买。于是,我乐不可支,首当其冲来到保安室,领取了一份,大约有五六个花苗。
回到家,立马动手翻土,为兰花苗安了家。这花苗不负我望,没过多久,就长出了碧绿碧绿的细叶,顺顺利利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那迷人的小花绽放着笑脸,为阳台增添了几分清新。兰花的花期极为短暂,由含苞欲放,到百花盛开,至落英缤纷,前后不过一个星期,但它的每一个姿态都散发着深深的内涵和纯净的美感。
兰花,含蓄素淡,清雅高洁,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植物,其寓意和象征意义丰富多样,包括高贵典雅、坚贞贤良、珍贵友谊、热爱家国、崇高志向等。此外,兰花还被视为“花中君子”,代表着许多美好的品质,如君子之品当如兰。因此,兰花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
《孔子家语》中曾言: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又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由此,孔子在精神层面确立了兰花的“君子”地位。
历代文人墨客皆偏爱兰花,他们种兰、赏兰、佩兰、咏兰、写兰……
在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凝结了浓厚的兰花情结。
魏晋•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宋•王安石《朱朝议移法云兰》: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宋•王令《蔬兰》:晓折寒蔬野圃间,荒林深处有芳兰。
宋•司马光《和昌言官舍十题.兰》:艺植日繁滋,芬芳时入座。
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