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定决心参加了一个社群,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潜水是常态,你说这是我的选择。
你买了一个又一个课程,经常“听”课,偶尔留言互动,很少分享。你说这是我的选择。
你看热销排行榜,按照榜单买书,然后时不时拿出来翻看,自觉心满意足。你说这是我的选择。
无论是参加社群、学习课程还是读书……“开始”只是第一次选择,但不是一次选择之后就万事大吉了。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内化,开始后的选择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最近看某女团成长类节目。女团成员大淘汰那场,有一个环节,是在2个成员中2选1。按规定,两个女孩儿要分别发言。在这个决定去留的紧要关口,其中的一个女孩儿发言说,自己不想被人选择,所以想主动放弃这次机会。结果可想而知,女孩儿被淘汰了。
女孩儿说,我要选择“放弃”,因为自己不想“被选择”。看上去,女孩儿做了一次“主动选择”。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先别被情绪覆盖了思考,请把我们想象成这个女孩儿的场外智囊团,她将有时间和我们沟通,听取我们的意见,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提供什么建议呢?
我想至少第一时间能达成的一致就是,不要放弃这次争取的机会。
为什么?
我们的选择是服务于最初目标的。既然决定参加比赛,就不能轻易放弃比赛的资格。真正的主动选择,是利用最后的发言机会,争取留在舞台上的行动。
我特别小的时候,小伙伴们很喜欢玩一个判断未来的游戏。用大拇指和食指圈住小伙伴的胳膊,从手腕处开始,左右手交替,手指一节一节向肘关节处移动,嘴里配合念叨的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手指每上升一节,则依次表示升入了新的教育阶段。手指移动至肘关节处停止,以最终一次移动对应的阶段来判断自己是否能读到大学。这个游戏,当时玩得乐此不疲,一定要到最终是大学那个目标为止,甚至还要再反复做几遍确认结果。好像未来真的会被这个游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决定。而那个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选择权是在我们自己手里。
维克多·弗兰克尔,他虽然身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恶劣逆境,却主动选择了坦然面对,将苦难转化为活出生命的意义。并用这个选择的理念,影响和改变了千万人。正如他所说,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境况下,都要记得有自我选择和保持一己态度的权利。
从一个角度来看,“选择”是有属性的。选择可以分为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主动选择更多是行动,被动选择更多是在等待。主动选择是把权利交给了自己,被动选择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其他人或力量。主动选择需要智慧和勇气,被动选择可能缺少力量和信心。小时候的游戏,就是一场被动选择,等待被不知名的力量牵引,而不去想改变的可能。而维克多·弗兰克尔则通过主动选择活出了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选择是有成本的。我们应该知道,主动选择的结果并不是每次都一定是更好的。但笑来老师说,无论如何选择,最终承担责任的只能是自己。既然如此,我们怎么会舍得将选择的权利拱手相让呢?
主动选择是一种能力,需要刻意练习。我们要挣扎着学会,试错、校验、改进。我们要克服惯性,尝试主动做选择。
《奇葩说》中,黄执中说,所谓孩子的完美一生,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地保有更多的选择权。就是他的人生时时能选择,路路有回转。
所谓的完美人生,如果更精准的说,应该就是拥有更多的主动选择机会,有更强大的主动选择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