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经过了两天时间,差不多把《素书》看完了。看的是那种释文之后又有大篇幅展开解析的版本。
因为我个人不太喜欢文言文(其实就是看不懂),所以精炼那种我不想看,释文单纯的解释又感觉有点儿单薄,所以选择了一本可以展开分析和结合案例的版本。
但是我发现,我们的祖先真的是过于“仁慈”。可能是因为我们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包容、博爱的国家,所以过去的人性格都很好,更容易被感化和改变。
记得之前看到一则新闻说,现在世界是美国在主导,所以到处充满战争。而我们中国在主导世界的那些年代中,只有我们国内有战争,还是那种只以威慑和教训一下为主的战争。
比如我们看到很多经典的故事,什么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陵夷之战等,其实都没有演义小说中讲的那么赶尽杀绝。全是以威慑和教训为主。
两军对恃,兵先上,将指挥。偶尔将领碰上了过几招,分出高下就收手了。如果长时间分不出高下,就鸣金收兵,来日再战了。
所以,我看到《素书》中很多案例都是:一个品德败坏的人犯了一个错误,他的师尊决定原谅他,但是其他徒弟们不同意。师尊为大,还是以原谅为结果。不巧,第二次这个人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师尊还要原谅,其他徒弟决定全体离开师尊。师尊没办法,只能召集徒弟们开个大会说明一切。
师尊说:你们有很多的渠道去修行和进步,而他只有我。你们走出去,跟了任何一个师傅都可以成才。但是他的劣根已经形成,我不要他,他出去可能会被打死或者变本加历、自取灭亡。
徒弟们听罢,决定不走了,那个犯过两次错误的人痛哭流涕,痛改前非。
但是,这也就是过去的时代。现在这个社会,选择原谅的基础是看你犯了多大的过错,人心已不再如从前之善,过错也不一定值得多次原谅。
甚至你多次原谅换回来的评价可能是:傻子、愚昧、死脑筋、看不清人性等负面评价。
而且,原谅一般用于一个真正有才的顽皮人身上也行,好歹可以有一用之处。但是如果本身此人就是一块朽木,又多次犯错,不干掉他留着过年么?
所以,《素书》中讲品德(或者德行)高于一切,做人先正德行没错。但是用的案例中,那些过于谦善的故事真心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时代。赏就是赏,罚就是罚,让你心服口服,无话可说才是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