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收到孩子们的便条,我保留好多小便条,每一张都让我想起当时温馨的场景。


毕业班孩子在纪念品上贴的小纸条,女儿在一年级刚学会写字给我写的带有错别字的字条,我都郑重其事地收藏着。偶尔还会拿出来看看,回味一下其中包含的爱和温暖。
小纸条是我们表达感情的一个好方法,也是鼓励孩子和我们合作的重要技巧。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和孩子沟通,与其唠唠叨叨,不去给他们留一张简单明了的字条有效果。

不管孩子认不认字,他们都期望收到小便条。年纪小的孩子,在收到便条时,会很开心。这样,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回复父母的便条。
大一点的孩子也喜欢收到便条,孩子们表示,收到便条让他们感觉很好。“就像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他们被父母抽时间花精力给他们写便条的行为所打动。一个孩子认为便条最大的好处是:“他们不用再大声嚷嚷了。”

西南小学的一位家长跟我们分享了她怎么样利用便条改变了孩子起床不叠被子的习惯。
她看到孩子没叠被子而显得很凌乱的床,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孩子的手机上,然后在床头贴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三个字:“叠被子。”
第二天,孩子上学后,她发现被子已经叠得整整齐齐,字条也不见了。妈妈很开心,把整整齐齐的睡床拍下来,发到家庭群,还加了一个表示“赞”表情。从那以后,孩子一直都能坚持起床叠被子了。
在读书会,有一位妈妈也跟我们分享她和孩子利用便条互动的故事。有一次,孩子写完作文,比较晚了,妈妈已经睡了。她临睡前,写了一张便条,贴在门上。

妈妈看到孩子虽然说:“我太难了!”,旁边却画了一个笑脸,感受到孩子的乐观情绪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觉得非常感动。因此她也给孩子留了一张便条。

我相信,孩子看到这张便条,一定会感受到妈妈的爱和鼓励。

自从我们读书会上学了这个技巧,很多家长都在使用,并且发现效果很好。她们在鞋柜上贴上“请把鞋子放到鞋柜里”,卫生间的开关上贴上“随手关灯”,孩子们看了,都会积极配合。很多家长感慨万千:“原来以为是孩子故意捣乱,屡教不改,原来是我们方法不对头。”
以前,很多家长为了同一件事,要喊好几遍孩子们,因为生气和孩子闹了矛盾。要不就是不叫孩子了,自己把家务做了,做了又不情愿,就唠唠叨叨,让孩子们觉得很烦。
自从懂得用便条,妈妈们都说亲子关系好多了。有时她们甚至还会跟孩子幽默一下,比如:
请把我挂回架子上
毛巾
孩子们好像更喜欢一个懂得幽默的父母哦。
有时候,我们有一些话不愿意当面说,也可以写一个纸条。假如我们和孩子发生了争执,想说声对不起,但又不好意思,就写个纸条:“对不起,我刚才态度不太好。”对方看了字条也说:“对不起,刚才我态度也不太好。”事情就化解了。
学会沟通,对父母和孩子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欢迎参加我们的读书会,学习更多沟通技巧,营造和谐家庭气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