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章 诊断的意义

第一章 诊断的意义

作者: 一方8897 | 来源:发表于2022-11-28 15:00 被阅读0次

体会一、与《心理治疗中依恋》的相似之处:感同身受能帮助治疗师准确定义来访者的内心困扰,并使来访者感到深深地被理解。治疗师不应施以照本宣科、缺乏仁义的“职业同情”在依恋里它是这样说的:针对唤起与活现而工作,还有针对身体而工作以及心智化和觉察。咨询师和患者是共舞的状态,不是由患者直接用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而是患者把它们从我们身上唤起,跟我们一起将它们活现出来,或者具身。

防止脱落里举例有些轻躁狂人格的患者,在早年记忆中对他人的依赖终将演变成痛苦。因此一旦治疗师的关怀激发起他们依赖的渴望,便会本能地想要逃离。另一类对依赖产生对抗的患者,是由于他们以拒绝帮助而维护自尊,所以当治疗师进入他内心影响其情感活动时,顿觉颜面全失去,自然要摆脱这种依恋关系。这让我想到回避型依恋关系。此时治疗师要做的是坚持治疗对他们来说,即意味着勇气和毅力,常常十分有效。这种真诚的知会,有助于他们遏制脱落的冲动。回避型依恋需要的是直面自己和无条件的爱,有异曲同工之趣。

体会二、精神动力学诊断与精神病疾病诊断不同。能帮助来访者认识自身的缺陷,提高整体康复能力和自主能力、提升挫折容忍力、自我完整、现实自尊感、亲密能力和伦理道德观,以及拥有独立主体性和对他人的感知能力。忽略患者对症状的主观体验,已经导致精神症状的描述性定义枯燥无味,脱离现实。DSM系统是反映精神病理现象的“医疗模式”,主观地将“障碍”归为医学疾病类别,不仅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患者的临床主观感受,把心理问题看成互相分离的疾病症状单元的组合,忽略来访者深层原因。过度忽略了临床实际观察。精神分析诊断在于辨识是刺激引起的境遇性症状还是人格导致的固有问题。

体会三、针对不同的人群用不同的方式回应,对于癔症性人格的个体,应重点指出其内心的恐惧和无力感,对于精神变态人格的个体,则可随口附和其拙劣的伎俩,这让我想起李老师的对心理健康的人讲道理,对心理不健康的人用心理技术,对心理异常的要顺从。

在这里还讲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拨打紧急求助热线声称要自杀,如果接听热线人按照危机干预的常规诊断方法询问(自杀计划、自杀计划、判断致命程度)个体常常无意自杀,求助自杀热线往往是表达对抑郁情绪的深恶痛绝,借助他人悲悯来缓解痛苦,热线人员如果不及时共情,会触怒他们,他们自杀的醉翁之意,恰恰是对生的渴求。

总之,在这一章里主要讲了诊断的意义

1、促成有效的治疗计划。只有恰当的诊断才有助于制定特定的、公认的联合治疗方法。对于人格障碍,最理想的方法还应推崇长程的精神分析治疗。某人曾经说过,作为心理治疗师,都应该做长程的精神分析,而我由于对弗老爷子的“性”万能论不认可,才开始尝试读关于纯精神分析书籍。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最后一章分享的原因,如果可以我不想分享,因为我自己还没说服自己。但很多具体方法还不错,包括这一节提到接触癔症患者时,应注意边界问题。面对强迫性患者,关注情感基调。对分裂性患者应更具有耐心和容忍。

2、有利于治疗进展,也是关于预后,治疗人格障碍要困难得多,而对人格问题广泛和深度的觉察将有助于提高治疗预后。精神分析诊断的优势在于,它能辨识是刺激引起的境遇性症状还是人格特征导致的固有问题。这让我想起自己对L的误解,她张口闭口说所有的问题来自于人格,而我认为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有很多基因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实际上我俩讨论的人格并不是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

3、保护来访者 ,也可以说帮助来访者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资源。审慎的诊断过程可促进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的交流范围,一种真诚的基调。

4、增强治疗师的共情表达和沟通。共情是情感上与他人共感的能力。

5、防止脱落    坚持治疗对他们来说,即意味着勇气和毅力,真诚的知会,有助于他们遏制脱落的冲动。

中午听到琳子谈sexy,产生的多巴胺是欲望因子,发生之后会越来越想,而女人还会产生催产素,催产素是爱的激素,所以会产生依恋因子,让女人对男人欲罢不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 诊断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pl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