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前的科幻大片相比,它并不逊色,还有很多我们中国人自己觉得很好看的东西。”
——刘慈欣
《流浪地球》:看哭原著作者、看哭观众,这波无剧透版影评请收好!今年春节档电影那部最自信?
必须是《流浪地球》啊!
因为在春节档几部大片里
它是唯一举行过大规模点映的影片!
《流浪地球》:看哭原著作者、看哭观众,这波无剧透版影评请收好!影片的“自信”当然不是点映场次给的,而是来自于观众的超强口碑!
看哭原著作者刘慈欣,看哭众多现场观众,从《流浪地球》的新闻图片就能看出来,这绝对是一部有感情、有灵魂、有内核的超级爽片啊!
《流浪地球》:看哭原著作者、看哭观众,这波无剧透版影评请收好!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电影工业化程度目前来说是一定赶不上美国的,但能让这么多观众朋友买账,《流浪地球》靠的是什么呢?
01
本土化处理到位
体现“中国情怀”
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说,在背景设定上,电影基本还原了小说内容:
公元2100年,太阳急速老化,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了自救,人类将国家、民族、宗教等一切矛盾统统搁置,组成联合政府,开启了名为“流浪地球”的逃亡计划。
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驱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流浪地球》:看哭原著作者、看哭观众,这波无剧透版影评请收好!假如太阳衰败,地球面临灭亡,估计欧美人来拍摄这部电影的话,就是寻找宜居星球,然后开着飞船转移全人类。
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性格深入骨髓,所以有几个人能真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呢?总而言之,逃亡是可以逃亡的,但必须带着“地球家乡”去流浪啊!
“安土重迁”的思维不仅体现在影片框架上,在细节的处理上也体现的尤其明显。比如:
影片的主角名叫刘启,外号“刘户口”,户口介个东西咱们可不陌生,标注原生籍贯的小本本绝对是对土地留恋的又一重大体现啊。
02
中国科幻体现中国情怀
集体力量高于个人英雄
科幻片拍摄系统最成熟的就是好莱坞的工业化体制,所以人们的印象中总是会出现“科幻片=好莱坞大片”的等式。
想要中国本土的科幻片看起来不“别扭”,最重要的是啥?当然是“从皮到骨”都能体现出中国风啊!
《流浪地球》:看哭原著作者、看哭观众,这波无剧透版影评请收好!中国人崇拜强者但更重视集体力量,这一点千年未变。
所以《流浪地球》片中的情节,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人拥有超能力,拯救全世界。而是世界人民为了保护家乡、为了生存,暂时放下种族、地域、宗教矛盾,一起想办法、一起研究技术、一起实行逃亡计划。
虽然是硬科幻,但风格比较写实,所有参与救援的都是一个个普通人,靠团结的力量完成,所以看完电影后就会联想起九八年抗洪、汶川地震这样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灾难事件,想起很多闪烁着人性光芒和温暖的人和事。
最重要的,影片并没有为了商业考量加入一些有的没的爱情戏,这一点简直太赞了!
03
超真实布景
体现末世悲壮
除了“流浪地球”这个计划,影片整体营造的氛围也很有末日气息。
但这种末日气息不是像《后天》《2012》那种生死一线间的紧张刺激,而是一种侵入日常、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感觉。
《流浪地球》:看哭原著作者、看哭观众,这波无剧透版影评请收好!因为片中的太阳系危机,地表气温已经降至零下八十多度,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被迫移居地下城。
而曾经我们生存的家园,现在已经面目全非,变成跟南极大陆一样的冰天雪地。
电影在构建这一画面时可以说有种非常“残忍”的还原了,这些画面可能不像以前科幻片里山崩地裂、白宫陷落那样刺激。
但给人的情感冲击力却更加强烈,因为会有种人还在但家没了的锥心刺痛。
《流浪地球》:看哭原著作者、看哭观众,这波无剧透版影评请收好!因为你能看到很多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建筑被冻结了,比如央视新址、上海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还有电影中想象的2044年上海奥运大厦。
地面茫茫一片,人们只能凭借GPS经纬度来定位自己所在位置曾经是哪个城市。
片中你能看到像北京、上海、杭州这样的城市出现时有一个类似界碑的东西,提醒你曾经这里是中国最繁华的都市、是无数人生活的家。
不过也正是这种侵入日常生活般的绝望,所以电影中那句:“希望像珍珠一样珍贵。”才会让人觉得这句话尤为真实、尤为能够唤醒人们的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