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学理念。他在书中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死和亡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亡,指的是亡故、结束,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
今天早上翻出来了躺在收藏列表中很久的罗胖的《逻辑思维》,正好第一期讲的就是这个。记得前几年说的地球灭亡的谣言,沸沸扬扬的传了好一阵子,最后的结局是不了了之。这几年,身边陆续有很多人都走了,有亲人,有朋友。不过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我姑父,在生命终点上的不断的挣扎,至今记忆犹新。
姑父从08年查出来肝硬化腹水。具体是什么情况,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这个并是遗传的。当时医生就已经建议保守治疗了。但是因为两个儿子一直要坚持,所以虽然病怏怏的,但撑了好多年。做父母的都心疼孩子,姑父一直劝说两个哥哥,让他们不要再为他花钱看病了,不值得,终究是要走的。
记得在临走前几个月,已经卧床不起了。但是事情却发生了反转,姑父主动要求要帮他治,虽然已经治不了了,但是那种求生的欲望和热切感,是我没有想到的。今天听罗老师讲到几代帝王“向死而生”的例子,感触颇深。可能只有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人藏在心底最深的情感、本能才能展现出来,恐怕这就是所谓的生吧。
所以,带着末日感去活剩下的每一天,可能我们就更加会懂得生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