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最大的困惑也许是,他们的学生不听他们说的话。作为父母,最大困惑也许是,他们的孩子不听他们说的话。而夫妻双方的困惑是,彼此都不听对方说的话。
如果这时,让我给老师、父母,以及夫妻双方一番建议的话,我想我仅会说两个字——耐心。我希望,他们可以做到不仅对沟通的对象有耐心,同时对自己也要有耐心。
对与他们沟通的对象有耐心的原因是,永远不要指望,仅凭一次沟通就可以解决问题。回忆一番,我们在读书时,需要记住一个知识点,可是重复了很多很多遍。即便如此,若是我们不频繁应用的话, 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仍然会生疏,会遗忘。可是,为什么你会指望,仅凭一次沟通,对方就能牢牢记住你说的话呢?且,还指望对方就能照你说的去做呢?
此外,对自己也要有耐心的原因是,无论如何,你都要成为能说那话的人。
比如,作为父母,希望孩子喜欢阅读,爱上学习,勤于使用英语。可如果,父母自己不阅读,不学习,亦不勤于使用英语的话,孩子怎么可能听他们说的话呢?可能,孩子心里会想,“你都不干,为什么要求我干?你都干不好,又有什么资格要求我干好呢?”
似乎,任何一个孩子在青春期时,都会经历一段叛逆期。于是,我想问他们的父母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叛逆?”
其原因是,孩子慢慢懂事了,孩子逐渐发现,他们的父母表里不一,他们的父母说一套做一套。
所以,父母的说的话,孩子当然不会听。试问,“你会听从一个表面说一套,背地做一套的人吗?”

实话实说,想成为那说那话的人,又真的很难很难。因为首先,若是你想让对象听从你说的话,那么,你必须得在你所说话的领域,有所践行才行。而这,又仅仅只是个前提而已。其次,光是践行还不够,你还要在此领域有所建树,即让别人看到你因为践行,而产生的真真正正的变化。比如,你想让对方减轻体重,那么前提是你有过减重的经历,且已然减掉了几十斤的体重。最后,在那个你说话的领域,你还必须做到,领先对象很多很多才行。否则,若是你仅领先对象一点点,那么人家心里可能回想,“咱俩不也差不多嘛,你哪来的自信,要让我按照你说的做呢?”
最后的最后,仅仅以上三点,依然不足以让对象听你的话。比如,如果不是对方主动发问,而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主动告知对方。那么,作为被动一方的对象,即便,表面听从你说的话,实则内心可能依然不领会,亦不照做。
这就有点像是,你心中有一个疑问,于是,你可能会积极主动的去请教,能解决你疑问的老师或是专家。而当老师或专家解答了你的疑惑之后,你的印象便会极为深刻,进而,按照他们说的话去践行。
也许,原来你的困惑是,“自己已然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为什么对方就是不理解呢?”
现在的你,可能会渐渐明白,即便你说的是真理,是公理,别人也照样不理解。因为,你从未意识到自己还不是能说那话的人,即便你觉得你已然足够有资格,可是别人不承认,你依然不是。
不仅如此,如果没人你说的话,是结果的话,那么就如上文所罗列的一样,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是很多原因。而你,可能仅仅意识到一个原因,且还可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归根结底,与其把注意力用在希望别人理解你,能承认你,希望别人能听你的话上面。倒不如,把这部分注意力抽离出来,进而把其用在自己的成长,用在自己的积累上面。
也许,久而久之,你无需多言,别人也会由于看到你的所作所为,进而向你寻求建议,进而模仿你的所言所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