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25:你说了别人听不懂,可能与理解力无关,而是因为认知偏差

Day25:你说了别人听不懂,可能与理解力无关,而是因为认知偏差

作者: 青少年成长的左思右想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07:22 被阅读0次

    你认为是浅显易懂的问题,对方就是不明白。你继续按你的方式说了很多遍,对方仍然一头雾水,你认为是对方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吗?不,有时,仅仅只是因为是认知偏差。

    1990年,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有关“拍打者和收听者”的实验:拍打者选定一些诸如生日歌等耳熟能详的歌曲,通过用手掌敲打桌面的方式让收听者猜测歌曲的名字,然后让拍打者评估收听者回答正确的概率。

    实验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拍打者预测的概率是50%,然而收听者实际回答正确的概率仅有2.5%。

    这个实验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敲击者心中想着那个曲子,所以他会纳闷,怎么听不明白呢?我敲的这么清楚。可是在听众的眼里,那不过是杂乱无章毫无节律的敲击声。所以你越是就是枪,观众越是不明白。

    这和我们平时,与别人的沟通多么相像。你认为很容易理解的,对方就是不理解。正如你熟悉一个路径,觉得你描述的,左拐左拐再右拐,再清晰不过,但在对方眼里,便是方向的迷失。

    我想到了我的上课,这样的情形更多。好似抱怨学生,为什么那么简单的问题?想不明白的场景很多。有时,越是着急的去解释,学生越不明白。好像更加卖力的敲桌子,一样收效甚微。

    听众听不出敲击者敲击的曲子,是因为他们笨吗?是因为他们理解能力不到吗?而只是因为认知偏差。

    怎么做才能改变这个偏差呢?改变沟通方式,正如敲击者如果将敲击的方式,改为轻轻的哼唱,效果就完全不同。

    你在沟通时,但对方听不明白你的意思,要从对对方的理解能力差的抱怨中走出来。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改进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上,比如,你去讲一个故事。

    从这个角度讲,对不同程度,不同背景的学生,教师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策略,是多么重要。

    永远在变的时代环境,永远在成长的孩子们,我们要做的是,尽我所能去改变自己的方式,去适应他们,找到能让他们听得懂,吸收得快的教学方式。

    “认知偏差”理论,给我们的是一个必须主动去改变的理由。

    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说过一句话:“除非你把一个理论讲得连家中佣人都听得懂,那才算真正懂了它。” 在茫茫宇宙中盲人摸象,多一个维度去思考,我们就离事物的本质更近一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25:你说了别人听不懂,可能与理解力无关,而是因为认知偏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cu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