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妈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真的是没说错。”
身边一位妈妈说,一直以来,她都告诫自己:不能在孩子面前乱发脾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宝宝作妖时,即使心里已经暴躁成一个霸王龙,她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微笑。
与公婆的育儿理念起了冲突,沟通时,她会尽量控制情绪,保持得体。
她以为这样就管理好情绪了,但后来发现,其实是把自己“憋出内伤”:
总是担心无法处理好宝宝的各种问题,越想越抓狂,头发一把把地掉;
睡前想起公婆对自己的指责,越想越委屈,整晚睡不着……
“再这么憋下去,感觉自己要窒息了。”这位妈妈痛苦地说。
对此,我真的想劝她一句:
“别再憋着了,真的会要命!”
愤怒、焦虑、悲伤,长期压抑这些情绪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偏头痛、高血压、肠胃不适,甚至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一味回避和压抑自己的情绪,最终只会伤身伤神。我们只有和情绪做朋友,才能真正做到情绪稳定。
其实,不管是快乐幸福,还是愤怒悲伤,都有其价值。正如《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中所说:“不同的情绪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模式,无论如何都会让你对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做出相应的调整。”
书的作者列纳德·蒙洛迪诺,被史蒂芬·霍金誉为“会讲故事”的科学家,是霍金《时间简史》的合著者。
那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看,这些让我们痛苦的情绪对我们有哪些帮助,我们又该如何和这些情绪做朋友。
1.愤怒,为你带来更多利益的朋友
回想一下,在家庭中,我们一般会对哪些人发火呢?
我们的孩子?他们太调皮了,总是把家里弄得一团糟。
我们的父母?他们年纪大了,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还是家中更弱势的丈夫或妻子?我们在外面辛苦赚钱,回到家还要事事操心,真不知道他们在家到底干了什么。
发现了吗?我们发火的对象都是比我们更弱的人,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拿我们的祖先来说,强者比弱者在战斗中更容易获得利益,充满更强大的威慑力,因此,强者比弱者更容易发怒。
原本只有当生存所需资源受到威胁,或目标实现遭遇阻碍时,才会激发出愤怒的情绪或攻击性的行为。
然而,如今生活压力过大,我们的这类情绪更容易被激发。如果我们不注意调整,不仅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还更容易出现心脏病的症状。
想要控制愤怒和攻击性的情绪,书中给出了两种非常有效的具体方法。
第一种是什么都不做,直接走开,出去散散步,做几次深呼吸,愤怒会自然消散。再回过头看待争执时,我们会对他人的观点报以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另一种是同情让你愤怒的对象。
有个佛教故事:一个女人在去寺庙的路上见到一个男人在打自己的狗,见到禅师后她问禅师的看法。禅师回答:“所谓慈悲,就是不仅要可怜那只狗,也要可怜那个人。”
这样的慈悲可以帮助我们化解怒气,对所有人都好。
2.焦虑,帮你找出正确答案的朋友
小王早上开车去参加一个会议,路上却发现道路施工不得不绕行,然而因为绕道又走错了路,最终迟到了20分钟。
小王可能会生气,想着那些施工人员怎么没标出明确的方向。他也可能很自责,为什么自己总是迷路?怎么没有提前看看路况?再想到参会的领导会因为他的迟到而恼火,于是小王可能更加焦虑。
焦虑的情绪会让我们向着更不安的方向思考,然而适度的焦虑也是有好处的。
如果我们没有处于焦虑状态,就不会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如果没有思考如何补救,我们就会错过正确答案。
我们都知道,过度焦虑会让我们倍感压力,导致各种健康问题,但要是焦虑程度过低,同样也会危害我们的身体。
比如,有些人如果发现了皮下肿块,就不会急着去看医生,而更有可能采取吸烟喝酒等行为来麻痹自己。
关于应对焦虑、沮丧、不安这类情绪,书中建议我们训练自己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同一件事情,让自己获得想要的情绪。
比如前面提到的开会迟到的小王,他可以这样想:“开会人那么多,即使我迟到了,大家也不会注意”,或者“我平时很准时,偶尔迟到一次领导也不会怪我的”,又或者“多亏施工让我迟到了,不然上哪儿去找借口躲过这无聊的20分钟”。
有些情绪能给我们赋能,有些情绪会剥夺我们的力量。当我们换种方式看待问题,意味着我们认识到阻碍我们前进的消极意识,并将其转变为让我们向着目标前进的积极心态。
3.悲伤,帮你从失败中走出的朋友
张爱玲曾在《小团圆》中说写:“人生是残酷的。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有无限的悲伤。”当我们面对损失,或者无力实现目标时我们就会悲伤。任何人都不喜欢悲伤,那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首先,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悲伤哭泣,都会触动我们心中某个柔软的地方,驱使我们去帮助他。
其次,悲伤能促使我们积极反思,认清失败的原因和通往成功的艰难险阻。这种思考帮助我们摆脱不切实际的期望和目标,取得更好的成果。
虽然悲伤能让我们意识到什么更重要,但也可能让我们深陷其中,失去希望。要想尽快从悲伤的深渊中走出,书中给出了两点具体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将悲伤难受的情绪表达出来。我们可以找个朋友谈谈自己的烦心事,也可以找个本子把自己不开心的经历记录下来。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写到:“悲伤若不说出口,就会始终与不堪重负的心窃窃私语,直至让其变得支离破碎。”只要把悲伤的情绪表达出来,我们的内心就能得到解脱。
另一个建议是学会“接受”。如果我们接受了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而且只关注自己能做的,并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就能减少痛苦。
当我们懂得在自己有能力完成或改变的事情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无能为力的事情上浪费精力,我们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获得真正的自由。这时情绪带给我们的就是激励和力量,而不是将我们摧毁。
作者说:“你应该感谢并珍惜自己的情绪,充分了解自己独有的情绪侧写,因为一旦有了自我意识,你就可以有效管理情绪,真正做到让其为你所用。”
情绪就像是我们心中长不大的小孩。小孩憋坏了,就会跑出来透透气。当情绪跑出来,就用恰当的方式和它做朋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