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7期“味”专题活动]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第三期的《妈妈的味道》这个作品,我们全家人一起看的,至今还在心里留有余味,我和女儿都过目不忘。之后“妈妈的味道”这几个字也时常回荡在我们家庭轻快的氛围当中。
《妈妈的味道》这个作品,它呈现的女儿、妈妈、妈妈的妈妈三代人之间的相处状态实在是太真实了。作为儿女,可能多多少少都能从里面看到一些熟悉的对话和情景,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和我们的母亲之间;作为父母,可能也会有深刻一些地感受到自己平日里的言行举止,打开“当局者迷”的视角,有所觉察彼此真实的需求方向,或许能进而生发出自我调整的动机。
故事的内核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一个叫“妈妈的味道”的饭馆里,用顾客、服务员、经理三个角色,来隐喻女儿、妈妈、妈妈的妈妈三种真实身份,通过“点菜”这个动作来撬动三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女儿(顾客)点了自己喜欢的菜时,妈妈(服务员)却以健康的名义,无视女儿的需求,另做安排。当女儿与妈妈多次沟通无效以后,叫来了外婆(经理)——这时候,现场一下子就有了两对母女,你会发现,她们两两之间,依然是对立的,而女儿和外婆之间,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51019/a85e1fc230daed52.png)
生活中,我们吃过很多名字里有“妈”的饭馆,这些饭店多喜欢做一些家常菜,让游子感受一下家乡的味道,品味一下家庭的温暖。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味道好的饭店才能让人们记住,才能吸引顾客一次次去而复返,做回头客。
这是思维定势、约定俗成。而在喜剧的世界里,思维定势就是被用来打破的。
且不说这个饭店的菜有没有妈妈的味道,至少这服务员一出来,她的说话方式,就很有妈妈的味道了。
当时,我们都看得捧腹大笑,尤其是我跟女儿全程笑声几乎不停。这个叫做“妈妈的味道”的饭店,给顾客带来了沉浸式体验;也给作为观众的我们带来了陶醉式共鸣。
沉浸在家人之爱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办法看清楚自己关心家人的行为。甚至不知道哪里可以做得更好,也不真正想用、会用对方需要的方式去表达关心。
在喜剧作品里笑过、思考过,我们把自己看得也更清楚了。
现实生活中,“妈妈的味道”就有你不喜欢的一面,也有你离不开的一面。你甚至知道,也许不喜欢的一面,她一辈子也改不了,但你依然坚守这份感情。
现在每次带孩子去外婆家玩,女儿总会调皮地问上一句“妈咪,你想妈妈的味道了吗?”大家会心一笑,一种默契感油然升起。
一回到娘家,总能尝到很多熟悉的味道,感受满满的温馨,享受父母的慈爱,表达我们的孝悌……爱的满足感在不断上升,哪怕有些小冲突,似乎都是可以忽略不计或者慢慢化解的。
每当孩子们吃饭不乖、味口不佳、吃得太慢或看电视着迷不愿多吃时,我也有一份来自妈妈身份的忧虑和心急,怕孩子没吃饱,怕饭菜凉了吃不健康,等等,忍不住几度提醒催促,甚至直接装好一大碗饭菜,左一口右一口地喂给他们姐弟俩吃。
这时,姐姐到是很配合地享受“妈妈的味道”。弟弟调皮些,不会马上乖乖吃,姐姐有点心领神会地一边炫耀一边引导:弟弟快吃哦,这可是妈妈的味道,快吃快吃,吃完一起玩游戏……
当然,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涵盖所有人的经历和情绪。作品总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而我,只是作为一个“有共鸣者”浅聊从《妈妈的味道》这个喜剧作品中我产生的个人体会和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