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述:从申请到就读,留学教会我的一切

亲述:从申请到就读,留学教会我的一切

作者: 新留学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18:51 被阅读0次

7月19日我们幸运地邀请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毕业,普林斯顿PhD在读生X同学在微信群里为大家分享了她从申请到就读的故事。

下面是她的分享内容,希望对准备出国留学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三管齐下的备考

最初有考取美国大学的打算是在高一,准确来说是在高一开学之前,我所在的中学有一个关于SAT考试和出国的讲座,由于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而生物学在美国处于比较领先的阶段,于是我回家就跟父母表达了留学的想法,他们也比较支持。

当时的经历比较特殊,因为我就读于天津一所公立中学的竞赛班,萌生出国的打算时,我正在参与高中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于是几经思考,我选择了一条比较有意思的路:高考、竞赛和出国都不放弃,三管齐下。

这样的安排也带给了我不小的挑战,如果和我有同样想法的同学,在时间安排上需要非常注意。当时的很多情况是白天在学校上完课、做完竞赛资料之后,晚上和周末还要去上托福班和口语班,来进行出国的准备。

因为准备时间非常少,出国对我来说困难很大,所以我把能利用的碎片时间全部排的满满当当。好在由于兼顾高考,我在课内的平时成绩保持的比较好,竞赛方面也一路从三等奖到二等奖再到一等奖,算是比较符合专业申请的背景。

幸运的是在高三的3月底,竞赛方面的成绩使我有机会保送复旦大学,同时我收到了心仪的加州伯克利大学录取。就出国这方面来说,大家一定要早准备早规划,接受多方面的挑战。

收到录取后的思考

国内国外高校都下了录取通知书之后,我选择了放弃高考,开始准备美国的AP考试。AP考试一般可以代替一些美国的大一课程。在收到各方录取通知书之后,最后决定去伯克利就读,当时考这个也是想为留学多做一些准备。

如果让我回顾当时的心理就是:国内重点中学的背景本身会带来一些优势,就像一种盲目的优越感。我国对于基础教育抓的更重,我们的数理化和基础学科的底子更扎实,这是教育的优胜之处;但是同时也缺少美国高中所培养的全面性。我们很少有人高中就可以做科研、跟教授学习,或者是出国游学半年或者一年,甚至是做一些社区活动和社会活动去帮助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人群,我们和国外本土的学生还是有很大程度的差距。

我作为一个国内高中生,直接去上美国大学,欠缺一些美国高中或者海外高中所能培养的全面性,并且对于自身的认知也不够准确,或者是说看重学习方面居多。国内有一部分人总觉得我们自己做一些社会活动,在一些活动中当领导就好,满足了出国的需求,出去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历练和国外完全不一样。

当然我知道现在国内有一些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更贴近美国教育,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目前美国很多高校都会开设暑期课程(Summer School),学生可申请此类课程从而提前体验大学课程和生活,从而获得综合背景的提升,甚至还有机会获得学分及推荐信。

多方面考虑大学选择

当大家过关斩将,通过托福、SAT以及现在的ACT或是AP考试,并且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选择一所将度过你人生中重要的3-4年的大学。

选校过程中,排名往往是我们关注的最关键点。尽管如此,也要全面考虑,尤其要考虑这个学校的风格是否符合自己,而且每个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的资源是不同的,他们的学术氛围、侧重点,包括所录的学生的特点(也就是你以后的朋友圈)都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的,这种时候需要多方面考虑。

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是美国大学选校的一项重要参考,今年US NEWS与新东方首度合作,面向全国学生开展了针对该排名的详细解读讲座。

由于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安排,我当时并没有去美国当地访问所入读的学校,但是现在回头看4年前的经历,还是希望有条件的同学应该去美国实地考察,至少实地考察自己最喜欢的2、3所学校。有时候国外大学的校园环境,包括你和校园中的教授或者学生有任何交流的话,都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感受,也比网上的百度百科等信息更加直观,就算你去学校的官网也并不能准确地体现出学校的特点,以及你平时在学校里会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大胆寻找心仪专业

国外大学的专业选择其实是比较开放的。在美国的大学,你可以报专业或者不报专业,不报专业即“Undecided”,学生通过参加不同领域的课程,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以及最感兴趣的专业,就算报了专业也可以更换。

这也在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找方向”的类型,如果你不确定自己以后会从事什么职业,或者是不确定现在选择的方向是否会成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那么完全可以大胆尝试未接触的领域,减少对于未接触领域的成见。很多大学会鼓励你拓展不同领域方面的课程,可以在大一的时候就去上这些不同领域的课程,看自己对哪些领域更感兴趣,然后用大二的时间继续在其中几个领域继续上课。甚至你对两个或者三个领域感兴趣的时候,不一定非得要报双专业或者三专业,可以选择一个主专业,然后继续去上另外两个专业的课程,并且在这个方向上加以专攻,然后上研究生课。

还有一类同学是方向比较明确的,可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上大学之前已经设定了5年或是10年、15年。这类同学完全可以定点专攻,广泛涉猎目标领域中的基础课程,然后找到这个领域中自己喜欢的方向。现在国内本科学生上研究生课程非常少见,但是这在伯克利已经是比较普遍的了。我上过化学的研究生课,所以我用化学举例,一个课堂可能有80个学生,其中本科生就要占10人。当然如果你想上这些研究生课也不是没有要求的,一般都要提前跟教授发邮件沟通,并且也要看你已经上过的课程以及课程的成绩来决定你是否有资格上这样的研究生课。

我建议自身方向非常明确和以研究导向为主的同学,可以在大三、大四的时候选择这样的研究生课,为以后的研究生学习打好基础,选专业和课程安排的时候不要惧怕自己内心与众不同的声音。

根据体能合理安排时间

在国外大学,不论是竞争压力比较强还是比较松散的,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能来安排课程、工作、实习、科研、社团和休闲时间。因为在美国大学你不仅要发展一两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是像在发展一个六边形或者八边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太过注重学习而忽略自己的睡眠时间或是健身时间,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我觉得有这个冲劲是好的,但是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前期还是应该适当地保留和积蓄自己的力量,不要因小失大,为了课程上的更高绩点或者是工作上的机会,而放弃了自己的健康。

美国重视体育文化,多数高校都设有健身房、体育场等完善的体育设施,设立各种运动联盟,定期举办各类赛事,种类丰富,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在修读学业的同时也注重运动为人带来的体能与精神上的提升。

我在这四年中是逐步往上给自己加量的,在大一的时候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松一些,之后每学期加一门课或者多找一个实习或者科研。每学期我都给自己定立一个新的目标,让自己的时间表比之前更满一些,如果达到了自己目标的绩点或是工作实习上的要求,我就认为我这学期合格,就再往上加一些活动。当然也有些朋友像“永动机”一样,如果你也属于这类人群,你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大学时就建立一个相当好的简历背景。

把握科研实践的机会

在美国大学,研究项目是有非常多资源可以供学生利用的,不论是生命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学校都有一些奖学金,校外也有很多资金支持,你都可以去申请这些资金,对自己以后不论是工作还是研究生学习,都是很好的历练和帮助。国外大学教授的资源也非常多,如果是对于研究非常感兴趣的,最好是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联系教授,向教授表示自己的兴趣。但不是说你发出一个邮件,教授就一定会给你一个科研的职位,我们可以从询问入手,一点点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最好不要依赖教授或前辈,向他们学习的同时要善于提出自己的命题和方法,并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最后才能拿出属于自己的谈资和成就。

由于是科研导向,我个人在工作实习方面并没有特别多的经历,一般都是一个学期接一个到两个实习项目。我认为在工作实习方面,首先是要大胆的尝试。大二的时候,我通过一个讲座了解到EPA(美国环境保护局)在奥克兰分部有一个实习生的职位。对于项目的要求我并不是非常自信,但是我想反正有时间也符合职业兴趣,为何不尝试一下,于是直接就给他们发了我的一段简介,以及介绍信。他们很快给我回了邮件,其实还是相当容易的就通过了面试,拿到了最后的职位,之后我也有一些相似的经历。这种实习经历能让你认识更多的业内人士,获得对行业更全面的看法,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大学的时候至少参加1-2项自己喜欢的实习项目,这种实习项目还可以积累人脉,如果你跟现在的老板、同事相处的很愉快,完全可以长期保持联系,并不是为了以后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助,而是当你对于这个行业有任何想法或者问题的时候,有1、2个人或者很多人可以去交谈。

并且在宣讲会或者讲座方面,大家也要抓住机会,建立与嘉宾的联系。可以在要到邮箱之后发送感谢邮件,如果有问题的话也要努力、大胆地问这些嘉宾。其实当这些嘉宾愿意给大家做讲座的时候,他们也很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甚至给予一些日后职业上的帮助。

国外生活的最大感受

纵观大学生活,我的感受就是和国内有很大的差别。不论你进入排名比较靠前还是只在专业方面突出的大学,其实我们获得的并非名校光环,而是从中获得比较好的职业技能、工作学习能力以及安排时间的能力,我们时刻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对得起我们从这个大学毕业或者说被这个大学录取。

在国外的生活,你往往需要脱离宿舍,自己找房子、安排时间、打理日常,包括缴税退税和自己的账务等成年人才会开始计划的事情,相当于把你放到一个缩影的小社会里来培养。等到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步入社会的时候,这样的经历要比一直在学校里、象牙塔里生活,完全不问社会上的事情要好很多。

没有什么是你完全没有见过的,也没有什么是必须让你身边的人陪着你、帮你去出谋划策的,都可以靠自己去行动,也会有更少的胆怯心理,更有勇气和信心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全新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述:从申请到就读,留学教会我的一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lb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