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内,在某拆书平台,正好阅读了两本拆书稿,一本是余华所著《第七天》,一本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著《老人与海》。就在上周,我们一位007位战友还写了《第七天》的读书笔记和介绍。
这两本著作本不相干,写作水平也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后者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但如此巧合的放在一起阅读,却让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兴趣。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形象,有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战士等。这些人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
《老人与海》是其典型代表作,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永不屈服的老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他不断地鼓励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一次又一次地拼搏,他不仅打败了大鱼,战胜了鲨鱼,而且赢得了其他人的尊敬。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老人和小男孩之间深深的情谊,正是这份温暖与牵挂,让老人每次遇到困境的时候,都能坚持住。
在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不屈不挠、坚定顽强,面对暴力和死亡而无所畏惧,身处逆境而不气馁的坚强性格。同时又不失一个老人和一个男孩儿之间极为纯真的牵挂和友谊。
余华,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协委员。我记得读到他最早的一篇小说是一篇中篇,《妻妾成群》,后来,张艺谋根据这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他的小说,获过许多奖,《许三观卖血记》获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活着》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兄弟》获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从这些小说的题目读者大概也能看出作者的一贯风格。在余华的小说里,充斥着浓郁的苦难。他擅长用简单通俗的文字,把人生的苦难渲染的淋漓尽致。
余华的《第七天》,讲述了一个叫杨飞的普通人,丧生于一场火灾后,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的所见所闻。而这另一个世界的点滴,都是活人世界的映射。在他的这个世界里,好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报。
感觉像莫言的《生死疲劳》一样,用一种魔幻的手法, 让一个死去的人,在头七天里,际遇到了不同人的死亡。而这些大都在现实社会新闻里有所耳闻。借着魂魄间的坦诚倾诉,我们看到了杨飞这个普通人的遭遇,也看到了城市鼠族、死婴当垃圾等许多让人感觉沉重无比的景象。
小说的最后描写的是这样一番场景:草木旺盛、河水流淌、果树飘香,只剩骨骼的人体,和带着些许肉体的人,没有表情。一个没有贫贱和富贵,没有悲伤和疼痛的地方,那里人人死而平等,那是死无葬生之地……
看了余华的小说,让人心里特别沉重,特别难受。
面对同样的社会,同样的苦难,同样的经历,不同的人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同时,他在内心激起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他带给读者的情绪和影响也是完全不同的。
有人说,文学就应该反映现实,那什么是现实?你怎么理解这个现实?你看到的现实和别人看到的现实,为什么不一样?你究竟要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思考?传达什么样的精神气质?
文学除了反映现实以外,他是否应该给我们的未来提供些什么样的资粮?19世纪的很多西方作家,他们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比如狄更斯,写了《雾都孤儿》、《艰难时世》、《远大前程》等等,但是他也写过《圣诞颂歌》这样欢快乐观的小说,以至于当代西方圣诞节的仪式都是从他小说的塑造中学习来的 。
在海明威的笔下,人们的生活依然艰难,甚至比我们平常人经历和想象的更为艰难,但是他们勇敢坚毅,从不放弃。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我想,这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所传递的精神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