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41.学习苏轼的《行香子·秋兴》

141.学习苏轼的《行香子·秋兴》

作者: 云说云写 | 来源:发表于2023-11-19 20:18 被阅读0次

    【词作原文】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此词创作时间不详。悲秋之作,以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开其端,继之者不计其数。晋潘岳有《秋兴赋》,唐杜甫有《秋兴》八首,宋欧阳修有《秋声赋》……

    最短而名最著者或推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贫寒失意之人特别敏感于时序之更迭、物候之变迁,每逢秋至,便会因“万事劳其形”而“百忧感其心”(《秋声赋》语)。

    此词别有一题“病起小集”,又有人考证它作于暮年贬逐中,集游子衰翁、逐臣贫士于一身的作者,其“秋兴”就不是“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也不会是“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辞二首》之一)了。

    秋日为一年之衰,恰如暮年为一生之衰,何况作者此时还真的病而初起呢!因而当此“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的“霜风”先入梧桐,再人庭下,作者感受到的自然就是“浑无处,回避衰容”、“似无言、有意伤依”了。

    词作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如果说“问君何事,不语书空”显示心情的忧愤,“都将万事,付与千钟”则是显示精神的绝望。

    词作上下片间存在这种情绪上的递进关系,但衡诸作者的人生道路,却并非这样一种递进的轨迹。作者对人生和社会永远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41.学习苏轼的《行香子·秋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qp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