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湖南师范大学
《围城》中的文化“围城”

《围城》中的文化“围城”

作者: 高惠娟 | 来源:发表于2018-03-09 19:27 被阅读275次

        (评论员 赵婧怡)钱钟书夫人杨绛在电视连续剧《围城》片头上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我读《围城》的直观感受正如书名给我的感觉一般,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与羞愧。读罢,合上书,细细体会书中的“围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围城”的含义历来评说众多:一些人认为是恋爱、婚姻、家庭的“围城”“城堡”“鸟笼”;一些人认为是知识分子的“围城”;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整个社会的“围城”甚至人类的“围城”。

        我认为,“围城”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围城”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围城”。主人公方鸿渐从一个围城逃出,却又不幸进入了另一个围城,周而复始、循环不止。其实,无论恋爱、婚姻还是事业,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整个人类,都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文化“围城”。

        对《围城》里的人们来说,走不出的第一个围城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支配下,研究学问似乎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于知识之外的阴谋诡计与尔虞我诈;做事看的不是能力,而是学历文凭、留洋头衔、教授职称、人际关系、家世背景、权利地位……在传统文化的环境里,知识分子的发展受统治秩序的限制,想要冲出“统治围城”的知识分子最终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越善良正直的知识分子就越是无能无用,越是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就越是不可能获得大展身手、实现人生报复的发展机会;缺乏个性,软弱无能,缺乏行动的知识分子虽具有忧患意识,却不能拯救社会……方鸿渐个人的人生悲剧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下现代人的围城”。

        再者,西方现代文化也是一座“围城”。置身现代文化围城里的现代中国人苦闷又矛盾、却无可无奈,感到孤独恐惧又压抑痛苦,人与自我、他人、自然、社会彼此间逐渐相互疏离……从而现代人的恐慌感、空虚感、无价值感、无归宿感便一览无遗。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感受是孤独,《围城》正体现了难以摆脱的孤独困境。方鸿渐从心底至灵魂深处深深感到了“拥挤里的孤独,热闹中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泊的孤岛”。在现代文化围城的神秘怪圈里,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不想要;可见的不是现实,不可见的不再是梦境……方鸿渐正是生活在热闹与孤独中并处于进退两难境地的一类人的缩影。

        《围城》中,钱钟书的围城就是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围城,钱钟书的困惑就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困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围城》中的文化“围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sm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