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算干嘛?”
“写文章。”
“我今天想去文殊院走走。”
“我可以给你当向导”。我在微信这端,犹豫地打出了这句话的时候,能够想象得到,张月给我发来这样的消息意味着什么。她还没有从被“投诉”的影响中彻底走出来,此时此刻需要一个可以聊天的朋友。我怀疑我是否能给她带来安慰和鼓励,因为我是一个很“丧”的人。一个多日来没有说过一句话的人,带给人只能是向下的能量。
还是答应了她。因为我也需要换一个环境,不能再这样封闭下去了。和宇的沉默相处,才深刻地意识到说话的好处,即便生活到处充满了废话,这废话才是生活的真实之处。我真的很想说出声音,也很想有人听我说,“想说话”的欲望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此时此刻,张月的微信消息勾起了我内心无尽的渴望。
吃过午饭,我们在文殊院的大牌坊下会和。之后,进入文殊院的大门,看到的是“退后一步是长天”的弥勒佛,他笑脸迎人,也有几个大字:欢迎回家。来了文殊院太多次,拿过这里很多本免费的佛典书籍。再次走进这尊佛像,去年五一在这里参加禅修营的种种,历历浮现。
晨钟暮鼓,斋堂吃素斋,念佛经,打坐,传灯,绕塔、抄经、打太极等等,遍布于文殊院的角角落落,这里再熟悉不过了。最为难忘的是,禅修营结束之后,隔了一周的时间再次回去,走在红墙青砖的石板街道上,有一种回家般的宁静,而那种感觉是通透的,遍及全身的清爽。
我在心里回忆着这些,甚至能够感知到这里的每一棵树在当时的形态。耳旁是这个东北女孩源源不断的疑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神像的唇色是红色的?
进门的第一个正殿上写着一副对联,这是我每次来驻足时间最长的地方。上联是“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下联“慧生于觉/觉生于智慧/生生还是无生”。我给张月解释着里面蕴含的人生智趣。我们的旁边是一个女孩,以有点夸张的表情说着英文,外国游人有的很认真在听,有的自行在拍建筑和神像,没有看到他们自拍。
绕着文殊院的正殿走了一圈,就来到了偏殿的走廊。这里有很多佛家的句子,”成熟的人不在乎过去,聪明的人不怀疑当下,豁达的人不担心未来“。走过斋堂,就走到了僧人的事务区域。这里平时是不允许游客进入的,今天却敞开着门。我们两个走了进去。她是不知道才进入的,我是知道仍然想走进来看看。
我们走到大的屏风后面,坐在两个木质的椅子上,中间的桌子上放着一尊菩萨像。聊了对各种问题的种种看法,被投诉、以及为什么离开东北来到成都等等。之后不觉都过了两个小时。我一直感叹,这次长聊比我这两个月说的话都要多。我还是没有告诉张月,我每天下班所处的沉默环境。
走到绕塔前的广场上的时候,这里排起了长队,是文殊院在做活动,派发“福米”。我告诉张月,腊八节还可以来喝腊八粥,领到一个碗是可以带走的。去年的腊八节,我和宇,还有他女朋友琴,我们一起来的。
沿着后面的小径,走到文殊院最后的大殿,这里在做超度亡灵的法式。我们靠近的时候,一个师兄双手合十告诉我们说,“地狱之门打开了,你们赶紧说一下‘阿弥陀佛’。”我按照他说的做了。我们继续往前走,走过了放生池,张月在众多黑色的鱼中间看到一条金色的鲤鱼,她停下来拍了照片。最后一站走进了那个结缘的书房,书籍可以免费带走,也可以捐献出一些自己的钱。张月带了几本放在自己的背包里。
寺院的游览到此结束,我还想着带她去逛下周围售卖各种工艺品的古街。可是这里的古街都在返修,完全封闭。就直接奔向了“百年宫廷糕点店”。这里一如往常地排起了长队,我们在拥挤的队伍中买了几样。从队伍中挤出来的时候,她说我们去锦里吧。五点多,我们赶往下一个景点。
一下午的时间,心情是愉悦的。因为太久没有说话了,压抑的环境和生活状态,让我极其渴望去说废话,去感知生活的真实温度。也让我在此刻,默默在心里许下一个心愿,我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赶到了公交车上,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买的糕点,每一样糕点都尝试着吃一个。我手里攥着糕点的外包装,在公交车上眯着眼,直立着身体,头忍不住开始向前一点一点的,有那么一刻真的睡着了,原来人可以不知不觉坐着睡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