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为曾经荒废的岁月多少有些感到后悔。
于是在网上搜索各种各样有关“时间管理”的方法及相关书籍。方法尝试了一大堆,书籍也看了不少,但感觉还是于事无补。
一方面是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是时间无情地流逝,恶性循环,因此形成——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时间越来越珍贵,时间也越来越紧迫,时间越紧迫就越珍贵、、、、、、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成了一团乱麻。
时间是个问题,可是“管理“它却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因为那是几乎做不到的事情。
李笑来老师认为,人是没有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
李笑来,比特币首富、天使投资人、多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原新东方名师。做过销售、教书、写书、开公司。出版的《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成为留学生热棒的书籍。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李笑来对“时间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与时间做朋友。提出了人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我们只有与时间做朋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才能共赢。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那怎样与时间做朋友呢?
李笑来认为必须开启心智,才能与时间做朋友。所谓心智,简单地说,心智就是一个人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与经验的总和,包括你的思考模式、思考方法。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李笑来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他通过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
接受现实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追求速成,最好今天播种,明天收获;今天工作,明天升职;今天健身,明天减胖成功。就像赌徒一样,希望马上就能看到结果。但这是不现实的,正如谁都没有办法今天怀孕、明天生产。
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不管在哪个领域,学习也好,工作也罢,速成绝无可能。就像健身教练对要减胖的人说的一样,一个人积累脂肪花了多长时间,那么把这些脂肪消耗掉,大致也需要花同样的时间。如果一个人从25岁开始发胖,等他35岁去健身房的时候,他身上有40斤的脂肪,跟教练说想三周之内减掉,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如果努力一点,可能缩短到五年甚至是二年,或者说你真的有特别惊人的毅力,就像《摔胶吧爸爸》中的爸爸一样,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也是可能的。
但人生有些阶段真的是无法跨越的,如一个婴儿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就需要十多年的时间,这个阶段无从跨越。一颗卵子从受精到胎儿出生,大约需要40周,这个阶段也无从跨越。
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时间,而且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接受这个现实, 并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知道了速成绝无可能,但人又有很多的欲望要满足,那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换。用自己有的去换自己想要的。
那怎样知道自己有什么呢?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列举了这样一个方法:拿出一张纸,做两个列表,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看看”我要的“能否用”我有的“来换取,如果暂时没有,那么想想自己该怎样努力增加自己有的选项。
可能有人会说,我什么都没有,怎么去换我要的呢?
其实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正常的智商就已经足够了。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
即便知道速成绝无可能,我要的要用我有的去换取,现状也不会立即改变。
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但很多人由于对现状不满,急于想摆脱现状的念头,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比如,借钱炒股、加大杠杆投资。
作者认为,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简单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沉下心来,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慢慢积累。就像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样,一个人越往后活,就越会明白,没有什么愿意不愿意的区别,只有忍受和接受的区别。
百分之百地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要醒悟——没有其他的办法。正如凤凰涅槃,只有浴火才能重生一样。
管理自己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制定了任务却没有按时完成的经历。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正确估算任务完成的时间。就如侯世法则说的那样,你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即使你已经考虑了本法则的前提之下。
举个例子,比如大家学英语,一开始是词汇量不够,后来发现这些词汇都知道什么意思了,但是放到一起组成句子就不明白了。于是开始学语法,学完语法之后发现还是看不懂,原来是自己的逻辑出了问题,怪不得意思奔着相反的方向理解了。当这些逻辑全部都解决了之后,还有很多学科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等问题的出现。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为什么你需要更多的时间呢,因为总会有新,你没有考虑过的变量出现,这些变量在你计划当中从来没有被估计到的,就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未知总是存在的。
这就需要你在做一项任务之前,去判断这项任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如果这项任务你已经烂熟于心了,那么你会把这项任务拆解成每一个具体的步骤,当然你也会很容易就估算出这项任务需要的时间。
如果这项任务是陌生或是不熟悉的,那么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准备。
估算任务的时间完成了,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好呢?
作者认为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际的是”现在就开始“。
但对于有拖延症的人来说,明明已经很焦虑、很痛苦了,但就是迟迟不开始行动。
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错误估算任务完成的时间之外,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在于恐惧。这个恐惧有来自内部,也有来自外部的。
内部的恐惧在于:害怕做错、做不好的风险。他们觉得那些做得风生水起的人一开始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从表面上看也好像确是如此。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总是显得从容不迫、轻车熟路。面对这样的人,那些犯错、做不好的人根本没有办法不自卑、不怀疑自己。
但事实却是——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肯定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做梦。
谁都想一次做好,但这是不可能的。
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人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甭管自己在不在行,总喜欢对一件事情发表意见、评头论足,说出个所以然来。
所以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那么他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肯定将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这是人性。所以我们以后要更加努力地鼓励自己,鼓励别人。对于别人的意见,听听就可以了,不必太在意。
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做对、做好。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是生活的常态。
对于拖延症的人来说,没有及时开始行动,还有一个原因——回避困难。畏难情绪,人之常情。但如果形成习惯之后,容易躲着困难走,而不是迎着困难上。
拖延症患者也不是不做事,而是做很多非常简单的事来掩盖自己的负罪感,他们就像一只驼鸟,希望掩耳盗铃,希望困难被拖没了,要不然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但真正脚踏实地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趣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
一切都靠积累
接受了现实,学会了管理自己,如果没有坚持的意志,没有积累的力量,一切都是浮云。
”积累“就像“复利”一样,会产生惊人的“利滚利”的效果。尽管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增长得相当缓慢,基至让人感觉聊胜于无,可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能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
一年365天,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你收获的不是365点,而是几何式的增长。相信积累的力量,本质上就是相信复利的力量。
常言道“习惯决定命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有些好习惯,养成得越早,一生的收益就越大。同理,坏习惯也是收复利的”高利贷“。
如”怕麻烦“就是一种害死人的坏习惯。学习效果差,就是因为”怕麻烦“而造成了疏漏;工作成绩差,也不过是因为”怕麻烦“而偷懒所导致的。仔细观察生活不幸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在作关键决策时因为”怕麻烦“而产生了失误、、、、、、。
积累不只限于一代人的努力。事实上,积累的信念甚至可能遗传。比如耐心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耐心的孩子,相信积累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相信积累的孩子。在今天这个更加公平、开放的社会,相信积累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财富和成就。
为了将来不再面临尴尬,必须改变今天的观念和行为。要坚信积累的力量,即便遇到了尴尬,即便感觉“没时间了”,也要选择积累。
如果觉得积累已经来不及了,那就接受现实吧!想想看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可以改变,找到能改变的领域,采取积累的策略,这是唯一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把时间当作朋友》告诉我们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