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庄
昨晚上把海波的《人生路遥》读完了,此书前身是《我眼中的路遥》,后修订再出版的。海波和路遥是三十多年的朋友,相识于少年时代,一个11岁,一个13岁,在《路遥全集》收录的信件里,光路遥写给海波的信就达14封,将近占了一半。所以书中“真”的可信度很高,文字相对客观地将路遥由抽象转为具象。
看完《人生路遥》,下一本就是《杨绛传》,先不说别的,只活的年龄就让人惊诧。路遥活了42岁,杨绛活了105岁,相当于杨绛先生活出了路遥2.5倍的人生。如果路遥也活过百岁,按照他“像牛一样努力,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可能有更高于《平凡的世界》成就的作品问世,他自己也能看到《平凡的世界》这部民选经典,对几代人的影响多么深远。
路遥是因为肝硬化腹水去世的,42岁,刚好在我现在这个年龄段。海波说路遥得这个病早有端倪,吃不饱饭的年代,有点钱就去整一份回锅肉,他后来发现路遥先是吃不下肥肉了,慢慢地闻不得肉腥味了,后来发展到看都不能看,不敢与别人同桌吃饭,怕引起呕吐难堪尴尬。也不允许海波用他的水杯,路遥对自己的病应该也是知情的。
为什么路遥会得这个病?
不是天妒英才,让这位文学巨匠英年早逝,在书中我看到了路遥患肝病的必然性。路遥是个有脑子的人,他热爱文学,也追名逐“利”,因为文字是他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他不想在农村沤一辈子,在生活的最底层,他见识也领教了生活的贫穷之极。
他有政治家的敏锐嗅觉,知道什么题材的小说发表获奖的机会大,所以对小说的选题他是“站在政治家的高度,得到高层同意,再向民间倒灌”。如此一来他写作时就很费力,对自己又是高标准严要求,常常通宵达旦地关在屋子里写作,写到凌晨三四点,再睡到中午十二点起床。海波如果上午去找他,他基本是在一个小屋子里蒙头睡觉,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也足以看出来。
无论是创作艰难,还是创作激情高涨,他始终坚持笔耕不辍。
而长期熬夜,会让肝脏这个哑巴器官不堪重负,等到肝脏发出疼痛信号时,多半已是无力回天。除开家族遗传,疾病大多是由生活习惯和营养失衡导致的。路遥即使没有患上肝硬化腹水,肺部出问题的概率也非常大。书中说路遥的烟瘾很大,虽然烟的品质高于其他人,上世纪80年代初,别人抽五毛钱一包的,他抽三块钱一包的,他一天最少两包,一个月工资就光抽烟了。这个烟的吞吐量之大,肺部也是遭受重创,出现病况也是迟早的事。
路遥是一个作家,是个脑力工作者,他说“只有保持庄严的心情,才能进行庄严的工作”,所以烟是他创作时的标配。他的房间,桌子上的干净锃亮和地面上烟蒂成堆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品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咖啡因和尼古丁的刺激和一次次唤醒,这种生活习惯也最终决定了路遥的生命长度。
生命维度是多方面的,除了长度,还有宽度、广度。路遥虽去世多年,但他却一直活在一代代人的心里,像一面永远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
用生命写作,值得或者不值得,谁能说得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