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愤青”帽子及“适应”社会论调。

‘’愤青”帽子及“适应”社会论调。

作者: 一溜风云 | 来源:发表于2024-03-16 23:26 被阅读0次

    因为我平素爱写几个文字,说几句实话,发几声感慨,有时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也评论一番。被不是人视为愤青。有的亲戚朋友这样说,多半是含着爱护的的意思,进而进一步开导我:个人不能改变社会,而是需要适应社会云云。语气里面颇有一丝很铁不成钢的意思。我没有混得人模狗样,混成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自己反省检讨,实在跟愤青不愤青,适应不适应社会没太多干系。像我们这种靠市场吃饭的似乎跟体质内的不大一样,做人玲珑剔透固然有点好处,但主要还是靠专业能力和运气 还有一些际遇。就适应论来说,那就是在自己所处的行业,有点跟不上新技术新产品迭代的速度,学习和能力跟不上了。、

    在时下的语境中,愤青成了一个污名,凡不是那么听话的,凡敢于抗争的,凡不愿沉默的;敢于说几句实话真话的,凡此种种与大多数人沉默或背后处理方式不一样的都可以冠与愤青的大帽。说我是愤青,实在是过益了,我不过是沉默的大多数的一员,很多时候,既缺乏见识和勇气,有缺乏手段和能力,不过尚能明辨是非,所以免不了翻翻嘴唇。

    韩愈说:物不平则鸣。放到人身上就不合适的,我们几千年的教训是:祸从口出。鸣不大大的要不得的。往上几十年翻一翻,因鸣放而倒霉的数不胜数。几千年的历史也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吴思老师的《血酬定律》叙述的清楚。凡出头抗争的老百姓,风险收益比极大。加之令人发指的株连制度,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社会万马齐喑,人人噤若寒蝉也就不住为怪了。所以,我们很多人一代一代的没有性格,甚至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连文字作品里面的人物亦如是,一个敢爱敢恨的角色都写不出来。大家在社交场合都说着一些虚假的客套话,或者一律的麻木呆板的面目,只有私底下才可能会生动活泼一点。长期在这种文化的熏染之下,大家对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展现出惊人的忍受能力和适用能力,以至于有人胆敢质疑一下,众人都会觉得很惊诧了。

    陈寅恪先生说:这块土地大多所行,不过苟且。所谓风光不过苟且有术; 行路坎坷不过苟且无门。这样的大多只是痛恨自己苟且无术、苟且无门而已,

    愤青大帽及适应论调常常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典型的苟且论调。它背后的社会心理结构有三点。其一:注重沉默与隐忍;二:注重苟且有术有门,三:容不下有性格的人:此外更可怕的一种思维惯性是立场替代观点,替代是非,不同的人对一个事情有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原本是很正常的,不问是非曲直,大多数没辩两句就是立场扣帽子,更有甚者,他原本就是潜规陋规强权的受害人,

    这大约是文革遗毒吧。这种心理深挖下去其实和太急心理是一脉相承的,无论如何受虐,作为去势的太监,是不可以没有主子的。

    鲁迅先生一针见血: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说到适应,我们实在应该适应世界潮流,虚心地,真诚地学习人类文明的成果,而不是在自己老一套转圈圈不出来。

    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还能愤怒和不满的,比之苟且更值得尊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愤青”帽子及“适应”社会论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hozdtx.html